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10倍股的摇篮

(2012-12-14 20:10:18)
标签:

生态文明

杂谈

分类: 股海淘金

按:中国目前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18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把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作为党的紧迫要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问题排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新的突出战略地位,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业,正成为未来10倍股的摇篮。

 

中国正经历“最大”生态赤字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12日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指出,随着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赤字,这是由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这份报告警告说,中国高涨的碳排放不仅导致了环境灾难的激增,还对十几种濒危物种造成了威胁。

    报告称,尽管中国的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还是其人均生物承载力——自然资源再生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的2.5倍。

    报告指出,2009年,只有6个省份——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海南和云南——存在生态承载能力盈余。其他25个省份都出现了生态承载能力赤字,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过去30年间推动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要比农村地区高得多,但农村地区在中国的防治污染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李琳说:“减少这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并不只是城市面临的挑战——它需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平衡发展并在主要人口中心以外的地区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

    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国十几种“标志性和重要物种”——如白鳍豚和东北虎——由于捕猎、森林砍伐、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白鳍豚的数量在1980年到2006年间减少了99.4%,而扬子鳄在1995年至2010年则减少了97%。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说:“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中国今天在消费、生产、投资贸易以及经营其自然资本方面作出的选择将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

    据埃菲社12月12日报道,报告指出,由于煤炭依然是中国主要能源,因此碳足迹仍然是中国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的部分,而且情况日益严重,1961年碳足迹占中国生态足迹的10%,到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交通消耗的自然资源只占中国生态足迹的很小比重。

    报告指出中国大多数濒危物种未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威胁濒危物种生存的因素包括盗猎、城市扩张、全球气候变化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

    报告最后指出,中国应当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开支,并且推行更加坚决的减少生态足迹的战略。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此次也参与了报告的编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