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势者为俊杰
作者:曹仁超
2012年11月
今天,面对中产阶级日益膨胀的中国,为何投资者对内房股、内银股及内地消费股怕得要死?短期情况如何?我不知道。中长线看肯定undervalued(低估),目前买这类股份可媲美2000年买黄金。
展望香港未来,越来越肯定自2008年起GDP进入低增长期,而且时间十分长,可能长达十五年到二十年。年轻人如因此而气馁颇令人失望,他们可能忘记,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懂得把握时势者才是真英雄。记得1969年底一位开假发厂的巨亨找我,理由是他看淡假发行业,看好股票。在《明报晚报》阅读我的文章后,决定重金请本人代他投资股票,拨出2000万港元代他投资。1970年恒生指数由100点,一直上升到1973年1月的1200点,上升12倍,这2000万港元投资,一下子变成2亿港元。
其后,本人开始看淡并建议沽出1亿港元股票去投资房地产,当年住宅楼每平方英尺150港元。起初老板并不反对,可惜1973年1月见股市越沽越升,到1973年3月他终于忍不住气叫我少管,并在假发厂内找来一位厂长代他投资股票。这位厂长把我沽出的1亿港元资金,在恒生指数1700点时以每股12.8港元买入1000万股信德集团,因他的买入,令信德股价一度升上18港元,虽然本人大力反对,可惜已失去老板的信任,本人只好去结婚,不再理会公司业务。
到1974年12月,这1000万股信德股票以每股85港仙(1仙=1分)沽出,老板之后结束那间投资公司,再将那笔资金投资电子厂……两年前,这位多年不见的旧老板来电说,现住在观塘某老人宿舍,叫老曹有空去探探他。
从1970年的2000万港元,到1973年的2亿港元,只是时势造英雄。反之在1973年能够把握机会沽出股票做房地产者,今天已富甲一方!证明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懂得把握时势者才是真英雄。
未来十五、二十年应是香港GDP低增长期,但不代表没有机会。经济循环,三年一小浪、九年一大浪。潮起潮落,总有人得失。年轻人不要慨叹生不逢时,应该有非富不可的勇气,成功非侥幸,而是要懂得把握时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