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A股投资力量变迁——第一财经

(2012-10-20 16:03:04)
标签:

转载

http://s15/bmiddle/67556547xcc732dff09fe&690

    “在2005年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出现之前,A股市场的局面基本上是在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博弈,专业机构投资者明显占据优势。但是"大小非"的出现完全改写了这一局面。”

  “股市就像是一个生态环境,既要有猛兽,也要有其他各种动物。”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谈到A股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关系的时候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道,如果只有机构投资者,证券市场也是不完整的,散户在这个市场中也是很有必要存在的一批力量。而A股散户占比居多,这也是A股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

  A股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散户集中地”,但是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个人投资者中的高市值投资者正在逐渐撤离股市,而机构投资者在力量壮大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面对另一股看起来更加强大的力量产业资本。

  A股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产业资本三足鼎立的格局日益清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自然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比达26.5%,企业法人占比为57.9%,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为15.6%。

  个人和机构这些年:天平正在倾斜

  A股向来被称为“散户集中地”,A股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个人投资者以持有流通A股市值26.5%的比例超过机构投资者。

  然而,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称“中登公司”)历年来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A股目前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较高,但是,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不可忽略的变化,天平正在倾斜。

  “在过去一年多里,中国的富人们正在逃离A股。”江苏中盛伟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素兵在A股市场已经有十几年的投资经历,但他这一两年来就发现,身边不少跟他一样“老资格”的股民朋友已经撤出了股市,而以往常去的一些散户经常热闹聚集的证券营业部现在也已经是“门可罗雀”。

  这种现象跟A股历时近5年的熊市不无关系,但是,从中登公司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些年个人投资者的构成的确也像黄素兵看到的那样,正在发生着变化。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8月底,A股自然人账户中,86.74%的账户持股市值在10万元以下,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账户只有15940户,占比约为0.03%。

  而在18个月之前也就是2011年3月份,A股自然人账户中,持股市值低于10万元的账户占比为81.72%,而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账户共有25279户,占比约为0.049%。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8个月内,9339个千万级大户“逃离”了A股,个人投资者中的千万级账户缩水了36.94%。

  “千万级账户的消失,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的确近年来有不少富人对股市丧失了信心,撤离股市选择了其他投资途径。另外,股市的持续下跌导致这部分账户持股市值缩水也是账户资金量减少的原因。”一家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产品总监对记者说。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中也指出,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A股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持有市值的15.6%,而发达市场这一比例大致为70%。虽然在过去一年,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也随着股市下跌而缩水,但是机构高市值账户的缩水程度远远低于个人投资者。

  同样来自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8个月内,A股机构账户中的千万级账户减少了1560户,缩水幅度为10.85%,比起个人投资者千万级账户36.94%的缩水幅度,机构投资者中的大资金在熊市中更为稳定。

  “一方面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比个人投资者较为优胜,另一方面,证监会近年来大力发展A股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去年以来更加速对机构的审批,大级别机构资金的进场也让机构力量稳步发展。”上述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产品总监解释道。

  “随着机构力量的增大,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无论是资金还是消息面上都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要赚钱越来越难。”该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产品总监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人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投资能力不如机构投资者,于是开始转向基金、券商理财商品、阳光私募以及银行、保险等理财产品。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都是一种趋势。”该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产品总监说。

  散户投资方式失灵,机构投资呈现多样化

  “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26%,但却完成了85%的交易。这个数据恰恰说明了个人投资者热衷短炒、追涨杀跌的投资方式,但是这种投资方式让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除了给券商贡献手续费之外,只能以亏损告终。”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说道。

  “跟庄、听消息、技术分析。”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说,在早期做股票的时候,这三种方式就是散户炒股的“三大法宝”,自己在2008年以前最主要的炒股方式就是跟踪涨停板敢死队,并辅以技术分析以及炒股朋友之间的消息互通,当年一度觉得已经找到了A股的盈利利器。

  该投资者当年还有一本“炒股秘籍”,将市场上有名的游资营业部一一作了分析,将各家营业部分为一、二、三等。

  “一类营业部炒作持续性更强,一般介入之后就有后续二、三等游资营业部跟进,而二、三等的营业部如果出现大多则是该股票"见光死"的时候了,这时就要开始撤离。”该投资者说。

  好景不长。在2008年熊市中,同大多数股民一样,这名投资者也亏了不少,之后他更是发现,游资营业部在近几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怕出名,一些有名的涨停板敢死队成员在近几年开始分散到一些较为隐蔽的营业部,涨停板营业部也不再是以前那种江湖排序了,营业部数量也越来越多,资金风向很难把握,这让跟踪炒作难上加难,现在更是基本上失效了。”该投资者说。

  “随着A股市场股票数量的增加,选股、选时的难度也更加大,再加上股指期货推出之后A股波动率变小,以前技术分析、炒短线的模式现在也越来越赚不到钱了。”黄素兵则说,自己在阳光化之前凭着短线操作曾经有过4年100倍的业绩,但现在这一模式已经很难在A股赚到钱。

  机构投资者队伍在壮大的同时,独特的优势也让其投资方式这些年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A股为什么暴涨暴跌,一方面是中国的机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追涨杀跌仍然是机构的本性。”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说。

  一位券商自营操盘手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早期的券商自营中,技术分析是操盘手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也是在券商的经历,让我对各种技术分析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但是随着A股的发展,单纯靠技术分析是不能够稳定盈利的。”该私募基金经理说。

  一位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说,单纯的技术派现在在机构中已经很难立足了,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和价值分析逐渐占了主导地位,而技术派则演化成为另外一种投资模式,那就是量化投资,而在各家券商投资部门中,由金融工程研究人员组成的量化投资团队正在逐渐兴起。

  产业资本登台唱戏

  “大小非已经成为了A股市场中一股非常重要的机构力量。”温州瑞安思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志斌很早之前就已经看到了限售股解禁大潮之下产业资本势不可挡的力量。

  在今年3月份不少投资人都在期冀着年初A股的反弹能够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岳志斌就斩钉截铁地指出:“只要"大小非"还是像现在这样坚持要卖股票,A股只会逐步滑向新低。”

  不能否认的是,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已经与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公募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一道成为了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机构力量之一。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累计产生的股改限售股股份数量为4941.45亿股,累计解禁数量4343.50亿股,累计减持数量548.42亿股,占已解禁股改限售股的12.63%。

  2007年起,“大小非”进入了上市流通的高潮期。限售股解禁大潮直接冲击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在当时甚至有“大小非猛于虎”的说法,以致管理层不得不发布“稳维”信号,抑制“大小非”的减持冲动。

  “在2005年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出现之前,A股市场的局面基本上是在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博弈,专业机构投资者明显占据优势。但是"大小非"的出现完全改写了这一局面。”上述基金经理说,在“大小非”出现之前,基金经理到上市公司调研往往能够拿到准确的一手资料,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甚至出现过调研的时候管理层给基金公司画大饼讲故事谈长期投资,但一转身基金公司买进股价上涨,高管却开始套现离职。

   

    “很多散户都是在等牛市。”资深市场人士瀚民对记者表示,从过去散户投资方法来看,很多人都是熬到一轮牛市,有一些收益就获利了结。其他时间都在等待,等下一轮牛市,等着被“解套”;如果等不到下一轮牛市,很多散户就彻底绝望了。

  “十个散户九个亏损,另一个成为了股东。”这句话或许正代表了目前A股散户投资者的现状。

  与成熟市场不同,A股市场投资者群体中散户比例一直很高。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2011年底,投资者期末股票账户总数为1.65亿户,其中个人A股账户1.62亿户,占比高达98.18%;机构A股账户为61.32万户,占比不足0.2%。

  不过2008年以来,在长达近5年的熊市中,一些大资金散户已经开始撤离股市,但很多小散却仍然在等待牛市。

  牛市入场,熊市撤离

  提到散户,每个人都会想到“追涨杀跌”。从个人新开股票账户数来看,在2007年大牛市入市的散户占比最高。

  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从2000年至2011年个人新增开户总数为1.23亿户,最初2001年到2006年,每年个人新增开户数均不超过千万,2007年伴随着大牛市的来临,个人新增开户数达到最高峰值3748万户。也就是说过去12年中新入市的个人投资者中,超过30%是在2007年入市的。

  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新增开户数基本在1400万~1700万之间。但2011年新增开户数降低至1072.98万户,是近5年来的最低点。

  “个人投资者新增开户数的变化,一般是跟随着股市涨跌而变化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当市场有持续上涨趋势的时候,更多的散户加入股市。但当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开户数也逐渐降低,甚至不少老散户退出股市。

  在2007年的开户潮之后,2008年也出现了销户高峰。2008年A股账户新销户总数为359.07万户,相比2007年增长130%。从2009年到2010年,A股新销户数基本在50万户~60万户之间。

  除了销户外,空仓账户占比也在不断提高。从2009年到2011年,空仓账户数占有效账户数比例从56.35%提高至58.73%。(注:上述销户数和空仓数包括个人和机构,但由于个人账户数占比较高,所以,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很多个人投资者正在撤离A股。)

  “身边很多老股民都在撤离股市。”一位老股民对记者表示,由于长达5年的熊市让投资者在A股看不到赚钱效应,所以很多老投资者从股市转向股指期货、债市或其他投资领域。

  不过,牛市入场,熊市撤离,这也意味着个人投资者一直在“高买低卖”。“散户通常都是在反向操作,牛市高峰买入,熊市低谷割肉。”董登新对记者表示,散户通常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惧,所以基本赚不到钱。

  大户越来越少

  从散户持仓市值分布来看,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中,持仓市值1万以下和1万~10万的账户数目不断增多,10万以上账户数目却在不断减少,千万级别以上的大户更是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大户正在不断减少,小散却越来越多。

  根据中登公司数据,2009年年底,持仓市值1万以下账户数为1561.38万户,占比为31.15%。2011年年底,持仓市值1万以下账户数为2166.11万户,占比上升至38.57%。持仓市值在1万~10万的账户数目从2622万户增加至2702万户,但总占比有所降低。

  持仓市值10万以上的账户数目均处于不断减少的态势,其中500万~1000万账户数目和1000万以上账户数目缩水比例最高。500万~1000万账户数目从37229户降低至29048户,缩水比例为21.9%;1000万以上账户数目从18468户降低至15276户,缩水比例为17.28%。

  “很多老股民在2007年的牛市中财富迅猛增长,但资金量越来越大之后,操作难度也变大。”上述投资者告诉记者,一方面资金量大不好操作,另一方面市场一直单边下跌,所以很多大户都已经离开股市。

  “我在证券行业10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散户通常在牛市里交易非常频繁,但在熊市里止损却很慢。”湘财证券泰兴路营业部总经理周乐峰对记者表示,很多散户在股票上一赚钱,立马获利了结,这样就错过了大牛股。但是当亏损的时候,散户却一直在耐心等待,等着“解套”。

  周乐峰举例说道,比如云南铜业(000878.SZ)从10元涨到100元的过程中,很多散户在十二三元左右就抛售了;但从100多元跌下来的时候,很多散户可能一直从100元拿到10元,才会考虑止损。

  从这个角度来说,持仓市值10万以下账户数目增加,10万以上账户数目不断减少,除了大户的逃离外,这与散户熊市中等待解套以至财富不断缩水也有关系。

  继续等待牛市?

  “大多数散户对获利非常敏感,但对亏损都会主观忘记。”周乐峰表示。

  一位股民开玩笑说道,很多散户都是“灰太狼”,每当股票下跌,都会安慰自己说“我还会回来的”,于是就是漫长的等待。

  “很多散户都是在等牛市。”资深市场人士瀚民对记者表示,从过去散户投资方法来看,很多人都是熬到一轮牛市,有一些收益就获利了结。其他时间都在等待,等下一轮牛市,等着被“解套”;如果等不到下一轮牛市,很多散户就彻底绝望了。

  根据中登公司的数据,从2007年6月到2012年6月,近一年未参与交易但期末持仓的账户数目从292.33万户增加至2366.58万户,翻了接近10倍。

  瀚民指出,从2008年到现在,很多散户已经熬了快5年了,但还没有见到真正意义的牛市。“其实这说明散户以前的投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以前的市场周期可能两三年就会出现一轮牛市,但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首先,目前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以前流通市值只有几万亿的时候,很容易有大牛市,但现在流通市值到几十万亿,重现2007年的大牛市的可能性很小。”瀚民指出,此外信用盘的增加和退市新政的出台,都意味着散户“等待牛市解套”的操作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市场了。

  不过瀚民指出,相比机构而言,散户有三个优势,第一,资金量小,船小好调头;第二,散户可选择标的更广;第三,散户可以右侧交易。“如果利用好这三个优势,散户也可以比机构做得更好。”

  董登新则指出,在以往的投资过程中,散户总是习惯于短线交易,但在短线交易的多空搏杀中,散户相对于机构并没有太多优势。“越是做短线,散户越吃亏,我更建议散户以后可以尝试多做长期投资,这样可以避免和机构正面博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