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投资需知——树不会长上天
(2012-04-21 23:09:44)
标签:
成长股传统观念股票 |
分类: 股海瞭望 |
成长股投资需知——树不会长上天
混乱中的秩序
在股价合理的情况下,成长股值得去购买。但是当其市盈率远高于合理水平再去大量购买就有些不妙了。
成长股“死亡率”高,这些成长股被市场承认后增长通常不能持久。一则是公司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慢,二则现实中太多虚假的高增长幻觉。真实数据如何?
以美国上市公司数据为例:
1.新闻工作者卡罗尔·卢米斯发现,从1960年到1999年,财富500强所列出的头150家公司中,只有8家公司做到了在20年内使自己的年均利润增长至少为15%。
2.查看50年的数据后,Sanford C.Bernstein这家研究企业发现:美国的大公司中,只有10%的公司能在连续5年内,使自己的利润年增长达20%;3%的公司能在连续10年内,使自己的利润年增长达20%;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在连续15年内做到这一点。
3.针对1951-1998年美国几千种股票所进行的学术研究表明,在每一个10年期内,平均每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9.7%。但是,就占总数20%的大公司而言,其年均利润增长率只有9.3%。
有一种情况,聪明的投资者对快速成长股感兴趣,并不是发生在其最受欢迎时,而是在出现某种问题时。
数据库试验
《企业如何稳定增长》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 Gunther McGrath)。他的研究意图为复杂经济局势下忧心忡忡的企业们找寻答案,什么企业做到了持续稳定增长?它们有什么共性?
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分析的方法是数据库试验,其实并不复杂。
开始,研究者们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有多少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在2009年之前的五年中能够实现每年5%的增长(他们选择5%作为标准,是因为,在那一时期,全球年GDP平均增长率约为6%)。研究者们整理了Capital IQ提供的庞大数据库资料,结果令人惊讶:在调查的4793家公司中,只有8%的公司年收入增长5%以上,并且只有4%的公司在这5年中的每一年都实现了净收入增长5%以上。
考虑到2008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研究者们认为可能选择的时间段无法产生公正的结果,因此重新做了调查,把数据换成了2008年以前五年的数据,得出的数字虽然有所增长——15%的公司年收入增长5%以上,7 %的公司年净收入增长5%以上,但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公司依是少数。
最后,研究者们把调查时间段换成十年。答案是:在调查的2347家公司中,只有10家公司做到了十年内每年净收入增长5%,而只有5家公司保持着十年来年收入和年净收入的双增长。
这10家企业分别是:印度的信息技术公司Infosys、日本的互联网搜索公司Yahoo Japan(雅虎日本)、印度的银行公司HDFC Bank、西班牙的商业和重型建筑公司ACS、美国的信息技术公司Cognizant、中国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西班牙的信息技术公司Indra Sistemas、斯洛文尼亚的制药公司KrkaGroup、美国的信息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美国的天然气公司Atmos Energy。
启示:“传统观念”的悖论
意外还不止于数量之少。作者从10家“稳定增长公司”身上分析出的若干规律,都打破了“传统企业经营观念”。
传统战略理念认为,一个公司的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在行业的增长。这个观点似乎立不住脚。10家“稳定增长公司”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10年中,它们所在的行业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
传统观念里,常常假设一个公司越大就越难保持增长,这点也立不住脚。在被调查的所有公司中,10家“稳定增长公司”并不算是小规模的。从员工数量来看,最多的西班牙建筑公司ACS,员工数量近140,000人,而员工数量最少的美国金融研究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也有4,000人,而且这些公司的市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不等级别。
传统观念认为,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的那些公司会持续保持更高的增长率,这点也不对。10家“稳定增长公司”并不集中于同一个地理区域,既有新兴增长型经济体的代表,也有成熟经济体的代表。
传统观念里推崇的企业“全球化”似乎也不是稳定增长原因之一。虽然Infosys 和ACS公司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寻找海外商机,但雅虎日本几乎把所有业务都放在日本,HDFC银行只在印度营业,Atmos Energy定位在美国市场题。虽然青岛啤酒的出口额占到50%,但直到2007年才开始计划在海外建厂。Krka Group也只在东欧区域内制药。
传统观念还认为,企业增长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放缓,但在10家“稳定增长公司”中却完全看不到年龄的这个效应。尽管这些公司半数以上成立于1980之后,但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公司分别成立于1903年(青啤)和1906年。这些公司都能够在全球化、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迁中保持良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