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O2O之路在哪里
(2013-12-22 18:14:22)
标签:
o2o微信来往社交产品支付宝it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商人马云似乎要改行当画家了。近日他挥毫画了一幅画,并被放到淘宝网上拍卖。据称,所得款项将会捐助给淘宝魔豆公益项目。”
作为商人,此时画的内容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所有的有意向参加竞拍的必须是来往粉丝,意味明显。
除此之外,马云近期也是身体力行,力邀众星参与来往的推广;不仅如此,阿里的几万员工更是变身推广员,拉粉丝,甚至与员工红包挂钩,可见马云在移动端的用心良苦啊。
再看阿里最近与万达影院的一则新闻。
万达影院已进入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并实现声波取票。用户只要关注支付宝钱包“万达电影”公众号,就可以在里面办理在线选座、购票等服务,而且能够用支付宝钱包声波取票入场。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的万达影院已率先支持了该技术,而万达影院也成为首个从购票、选座到取票全程移动化的影院。
本月初,支付宝钱包已经正式开通“支付宝12306”公众服务账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公告、购票贴士、交易明细和车票查询服务。这也是在本月初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开通支付宝支付功能后,二者的进一步合作。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支付宝与万达影院合作的前一天,腾讯微信也悄然上线了电影票购买服务,至此,微信在O2O方面也可以说迈出重要一步。
“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马云这样表态。
马云近日赶赴韩国密会三星电子联席CEO申宗均,但事实上,马云这次强烈的要求会见三星高管的真实目的极有可能是借助三星手机的渠道,推广阿里的来往移动APP,或者说是目的之一。
显而易见,移动互联和线下O2O业务已经成为了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巨头的必争之地。支付宝和来往作为阿里进军移动互联和O2O的两大利器,是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的,但是,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很难在移动互联网形成闭环,其注定只是一种工具,无非在应用场景和创新支付手段上做文章,作为后来者“来往”目前毫无建树,移动端和O2O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电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
像电商一样做O2O不可行,产品的差异和服务的差异都很难标准化,从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找到标准化,并利用互联网的方法为之提供服务才是可行之道。
在O2O入口方面,庞大的用户基础数,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都不是难题,
目前支付宝钱包用户数已经接近1亿,这无疑在手机端给万达影院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想必,这也是很多线下实体看中支付宝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支付宝切入O2O最大的亮点。
微信的客户端更是达到6亿,而且,目前的用户习惯和培养,渐趋稳健,
产品自身才是王道,差异化发展是根本之道
实际上从“微信”和“来往”的两个产品本省来说,多少还是有区别的,其定位非常关键。
素有“约炮之友”的微信从开始就被惯有很多称呼,其产品定位和发展和当初的QQ是如出一辙,其关系链不仅包括QQ的好友、还有手机好友、更重要的是“陌生人”,用户基数迅速膨胀,可以说目前的微信已基本完成圈地运动,无论是“朋友圈”还是点“赞”等衍生产品都需要慢慢挖掘和用户习惯培养的。
另外,微信的支付功能上线之后为其O2O支路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手机充值、彩票充值、还是电影票预订、或者直接点评上定餐厅直接微信支付等,似乎微信在O2O的每一步都有条不紊。
反观目前的“来往”,产品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亮点,最重要的是在“电商基因”特别发达的阿里,做社交产品似乎总缺少些什么,真正伟大的产品不是去拉粉丝,而是要把中心放在产品本省,即使拉粉丝也要拉的高明些,别人有约炮,你可以约“弹”吗?如果只是靠推广拉来的粉丝,没有互动和使用,最后也变“僵”,
如果阿里一定要在“来往”上有作为,不妨在投资的“丁丁”、“在路上”等移动端有优势的方面展开合作,否则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