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Nuclear Economy
(2010-11-11 23:16:01)
标签:
王钰中国低碳宋体核工业杂谈 |
分类: 《钰杰文选》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Nuclear Econom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from Low Carbon Economy
James
探求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带给商界的挑战与机遇
王钰杰
(在中国工商领袖论坛第15次北京圆桌会议上的发言,100822)
随着节能减排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我国正式进入发展低碳经济,寻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和谐可持续的时期,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促使发展方式的转型,生活习惯的变化,工业形态的转变,商界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享受着巨大的机遇蛋糕。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一方面是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商业蓝海。面对当前此情此景,寻求核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已经无需赘述。
商界应该抓住低碳经济中的大量商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次转型的机会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如何应对这种动态的变化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从当前世界领先企业的行动来看,已经可见端倪。领先企业通过保护、修复、优化、适应、共同行动等方式制定他们的低碳应对策略,积极主动参与低碳经济的建设,高调将其低碳行动展现于世人的眼光之下,不仅发出低碳行动,抓住低碳的时尚标签,占领低碳品牌的高低,还设计各种低碳产品,改造利于节能减排的生产线、工作流程。就采取对环境更为友好的新技术和新实践,尽可能的努力弥补给环境已经造成的伤害,保护核心环境并维护现存的所有良好环境,主动联系政府,企业同政府和社区一起合作,了解并适应气候变化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动员企业、政府、社区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协作。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开发出了新的市场和顾客,创造了就业的机会,完善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表现,减少了成本和风险。
从正在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央企业的角度,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低碳之路,同时还有发展的问题,平衡才是一种良性发展的艺术。这不仅需要我们创新经营管理思维,提高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超脱“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计划经济思维,主动寻找低碳经济环境下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又能加速自我发展的方法。
在此除去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底线暂且不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已经到来,低碳的标签已经成为当前商界的经济时尚。在追逐时尚获取经济溢价的同时,也是需要考虑时尚的成本的,所以在低碳建设方面需要规划先行。低碳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制度首先需要完备。如果目前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动全员低碳、全员节能减排存在着实际的难度,可以从区域或者组织间开始合作,进行区域间、组织间、集体间的资源整合。在低碳经营管理、低碳生产科研、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建筑改造、产业结构低碳化等方面给予指导、付出行动。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商业个体、不仅是技术的转化地,也是人的聚集体,企业低碳化不只是节能减排以及循环经济的概念,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引导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惩治和教育培训,也需要激励与引导。这就需要数据的支撑和标准的确立,加强企业的碳审计机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企业在发展规划中统筹低碳生产,把企业消耗的碳足迹和耗能点梳理清楚。
当前中央企业作为商界中的独特群体,积极加入到低碳的行动之中显得更为应时。央企不仅应该以战略的高度统筹推进节能减排,更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寻求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利用低碳契机获取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核工业集团在国家核能建设和新能源政策中的天然优势,使其在中国这场低碳经济的发展竞技中,理所当然的成为大戏中的关键角色。然而,精彩的演出需要全情付出,按照固有的表演套路恐怕已经无法成为影星影帝。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的角色出发,在我们能够承载的能力范围内,汲取一切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将节能减排打造成拉动企业发展的一匹黑马,促进我国核工业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和国家核经济的快速发展。
将目标层层分解到“户”,制定节能减排月度统计分析,是降低能耗风险的有效手段,将节能减排纳入任务考核责任书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一票否决的问责制,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后防线。也是应对当前一些高耗能成员企业尴尬现状所采用的略显被动的做法。在这场经济变革的大戏之中,大趋势已经明朗,“志高取中、志中取小、志小取无”,主动把握方可占得先机。优化思路,提升高度,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加快低碳战略的制定,加大低碳战略的引导,加大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趁机完成核科技的提升、核工业效率的提高。积极参与政府、社区的低碳行动,同地方政府、企业和社区合作,加速加强行业间、企业间、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共享,通过低碳行动,完成传统核地质、核矿冶的勘探技术提升和工艺流程优化,实现核燃料以及循环产业的生产技术改进,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降低能耗,优化品牌,改善经营,提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先进技术推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转型期,主动迎接低碳商机的挑战,巧妙的利用节能减排的机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当前企业的发展,其后发优势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埋下伏笔,引领当前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王钰杰,中国核工业集团HR,高级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A)经济师,薪酬管理师, 2010年中国工商领袖论坛代表,中国中原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北京大学EMBA学员,美国Concordi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BA,曾在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国家农业部工作。
通信地址:北京2102信箱5分箱,100822;电话:010 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