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后妈不爱女儿?
(2010-10-16 20:53:17)
标签:
文化陈瑾唐山大地震夫妻之间情感娱乐 |
分类: 《钰杰文选》 |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4>
陈瑾扮演的军医与陈道明扮演的夫妻之间的对戏不少,她不仅能够和他进行很好配合,这个好包括很多方面的评价:眼神配合、台词之间的连贯过渡,桥段之间的默契表演衔接,都非常的生动形象,真实具有生活气息。两个都已处中年的演员能够体会出在那个年代,军人夫妻之间的那种情喜悲愁。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大多数的父母们总是存在分歧,两股合力在女儿的身上交织作用,然而,心中深深埋藏着一个秘密的女儿却有着自己的坚持。然而,正是这种关于教育方面的双方的争执,也更加真实体现了作为养父母,他们对于这个女儿的认真负责和那种浓浓的爱意和情深,在东方人血浓于水的深情面前,那种朝夕相伴的情感挂牵依旧能够支撑起世间的道德晴空。家庭之中母亲的心中其实对于女儿的牵挂不少于父亲,只不过她作为同性之间往往总是用一种更加面对的相持表达,效果往往不好,可是这正是爱之太深的缘故,而作为父亲,他们在同女儿的相处时,总是拥有非常完美的手段,自然而然的那种关爱更容易被女儿所接受,二人也更容易组成情感的联盟,于是女儿在成为父亲的小棉袄的同时,父亲也就成了女儿的情感依靠。父亲的宽容对于女儿来说,总感觉到一种释然,他不愿意让更多的压力和负荷带给女儿,不忍心!所以才会为女儿按摩、同女儿聊天玩耍,倾听她的心声,说出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毕竟现在的大学也培养了一批废物的话来。之所以对这句话深刻,就是因为在影院播出时,我发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笑了,能体会的出来,这笑声里有一种自嘲,也有对于当前大学教育的不满和嘲讽。冯小刚的心中有这个东西,这句台词之所以能在电影中出现,多半的意义上埋藏了一种可供老百姓解读的隐意,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影片如果参加大学生电影节,这句台词就是个加分点。
言归正传,其实影片中董桂兰(陈瑾饰演)对于养女登儿的严格,也是她担心女儿将来受苦,担心此时如果不能够给孩子压力,将来她会压力更大。这是一个母亲为女儿的长远打算,而选择的强硬态度。同为女人,作为母亲的她不管世界怎么变化,她更多的是从自身作为一个女人的感觉出发去品味生活的道理。虽然,影片中也表现出了她对失去女儿,离开女儿的担心,但这种担心和想把女儿留在身边的情感,我认为依旧是伟大的,每个女人作为母亲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安全,留在身边,这样他才会感觉放心一些,这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私,这是一种人间的大爱真情的表现,这也更加表现出了母亲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对于女儿的依恋让人更加感受到一个母亲的伟大,这种伟大无论是在由徐帆扮演的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丈夫,儿子残疾,女儿失散的母亲元妮身上,还是在由陈瑾扮演的军医,方登的养母董桂兰身上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因为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更加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所以才不让女儿继续受累,然而在丈夫的开导下,她还是选择了退让,毕竟她明白理性的分析,理性更加大于了感性的流淌,女儿远去杭州上大学学医,两年分离后的再次相见,竟然是在病房的最后遗言。那一刻女儿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母亲也在女儿面前倾诉出了心底最真切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爸爸和女儿永远是妈妈的全部。生死离别总是感人,泪水夺眶,却带来巨大的情感遗憾,七尺男儿隔着玻璃窗看到自己的爱人消瘦的躺在病床上同女儿静静的谈话,温馨的画面、伤感的场面,泪水瞬间如雨而下,失声痛哭。他早就知道孩子无论是不是亲生的,早晚都是要走的,亲人终究是亲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当老伴离去之后,晚年就只有对于青春岁月的回忆和对于儿女的牵挂陪伴他寂寞的岁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