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需要明白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标签:
生命周期企业经营者薪酬成长阶段财经 |
分类: 钰解商道《红色境界》 |
经营企业需要明白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James.钰
北京2102信箱5分箱,100822
[此文版权被预订,只限公益性转载,另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前言]企业的发展如同一个生命体,也要经历出生、成长、死亡的生命历程,这就需要企业所有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明白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然而,企业生命周期的计算可不能完全按照时间的长短进行推断,各位老总们,你现在的企业处在什么阶段?
[关键字]企业管理
企业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整个商业社会的主要组成细胞,影响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和变革。他同生命的个体一样,也是一个有着内在、外在、信仰和温度的组织构成。同样,经营企业也和经营生命一样,少不了面对风险和挑战,享受喜悦和甜蜜。
人们把自我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划分出不同的阶段,给与描述与界定,通过对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把握而总结一生中平凡或伟大,平淡和离奇,多少个故事的积累叠加成一部部惊心动魄的历史,在那些完美记录前人春夏秋冬,雨雪风霜的墓志铭的引领之下,后人们定位着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心境和行动挥毫着绚烂的个人画卷。
寥寥数笔,已经能够很直接的勾勒出滚滚红尘之中的百态人生。但是,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并非仅此而已。他们在白描自我生命的同时,也同样担负着引领另一个“生命体”的重任,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经营好企业的压力幻化成一种职业使命,需要企业经营者明白自己的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自从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艾迪思提出了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开始,生物科学理论作用于管理思维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成长阶段又分为企业的孕育阶段、婴儿阶段和学步阶段。处在孕育阶段的企业,仅仅是具有一种创业的意图。当人们把创业意图付诸实践,企业就诞生了,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婴儿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的成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风险的到来,此刻已经不在乎其思维层面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其行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往往缺乏规章制度的具体的经营战略战术,经营表现也极为的不稳定。如果出现资金不足或者经营者义务缺失,企业很容易出现夭折的厄运。如果企业克服了创业初期现金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销售层面开始出现利润的攀升,企业就已经进入学步期了,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预示着企业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出现了日渐繁荣,快速增长的未来预期。不过,并不太宽裕的财务,也逼迫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采用一些更加灵活的方法,他们会把留住关键人才作为企业薪酬激励的“基本国策”,多采取一些简单的利润“分红”或者“计件提成”的薪酬形式。而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此时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配置出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当这套适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很好的运行之时,企业就迈向了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企业避免不了其青春期的躁动,这个时刻的企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动能,怀着无尽的激情与梦想,似乎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而且可以预期。当然,速度在快到一定的时刻,质量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的企业往往会采取扩张战略使其发展壮大。此时的企业将会通过职权的授予,慢慢的脱离企业开创人的影子,在管理者由企业家向职业经理人过度的时候,领导风格、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为了企业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固有目标和战略开始慢慢的发生变化。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做好此时的过渡,企业将在面临着风险积累的同时,快步进入了成熟时刻。此时的企业制度与组织机构能够很好的发挥出其系统性的集成作用,业务流程高度制度化,生产经营能力固定性增长。无论是从销售方面还是盈利能力方面,企业都能够很好的使其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其人才策略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全力以赴力争在吸引人才的竞争中崭露头脚,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出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与此同时,为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内部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开始逐步完善。
但是正应了那句“当你感到一切顺利的时候,就要加倍小心了”,这种良性的情况往往不能够长久保持,随着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的问题很快就会突出而来,训练有素的员工有一些不愿意在这样的“温水中”,他们喜欢新的带有竞争性的工作,往往开始脱离母体,寻去自己的发展,应该有的高素质员工缺乏能够迅速跟得上的相应专业技能培训。而这个时刻的到来之时,也就预示着企业“退休期”已经临近了。如果没有相应的改革创新的措施,恐怕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就要走入老化期了。
当然进入老化期的企业并不能代表其瞬间的土崩瓦解,上帝给了企业经营者足够的时间去革新自己,寻去自己的第二春。在距离死亡破产的这段日子里,企业会慢慢的由依然强健而变得逐步丧失灵活性,不仅仅表现在制度设计和工作流程上,还表现在其整个企业的思维层面,企业逐步开始产生一种“守”的态势,“进攻和跑马圈地式”的思维已经无法成为企业的主流思想,大家开始求稳到极致,以至于愿意守住今天的世界而换取避免因为开拓未来而可能带来的一点点损失。企业对于自己再成长得期望值不高,对于占领新的市场和获取新的技术变现出懈怠,对构筑发展远景失去兴趣。于是,伴随着创新能力的一步步丧失,企业发展已经基本上没有满足客户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到此时,人未死而心已亡,基本也就失去了焕发活力的能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企业进入老化阶段的中期,其彻底老了,固有的肌体开始被内耗吃掉,此时的企业往往表现为: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自己的控制系统、福利措施和办公设备上,并开始寻求被别人兼并或者兼并其他企业,以获取创新的能力和产品的技术突破。同时,各种矛盾经过前期的酝酿再也无法回避,集中爆发的时刻开始来临。各种冲突不断、矛盾激化来自于新老员工之间、来自于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之间,文化冲突问题、价值观背离问题成为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字面上的东西、书面上的文字,开始因为崇拜制度设计而使企业的制度纷繁复杂,并一步步为自己点燃炉火,直到燃尽所有,当有风吹过之时,哪怕仅是一丝的清风,他都将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