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企,请走出执行力的误区

(2008-04-16 20:22:03)
标签:

smart原则

企业目标

共同信息

权责

王钰杰

人力研究

中国劳动

财经

分类: 《钰HRM:组织绩效管理》
                   央企,请走出执行力的误区

(此文已稿发《中国劳动保障报》CHINA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NEWS,其他媒体转载时请注意!) 

一家公司或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不在于企业的高层战略,而在于它最终的执行能力。为什么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伟大的战略得不到实现?同样的目标有不同的结果?科学论证的目标不能转变为业绩?反复强调的方案得不到落实?员工队伍庞大而绩效很差?待遇很高无法成为员工工作的动力?再三强调的错误还是会出现?当我们的经营者为以上“七宗罪”而不停的在中层办公会议上频频发问的时候,作为担负着企业战略顾问、支持专家的HR,你是否找到了这些“罪过”的根源,能否给出根治“罪过”病根的良方?

静心思考不难发现,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企业的团队执行力出现了问题。然而,找病不易,治病更难,怎样提高团队执行力成为无数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们的思索所在。执行力是指实现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和手段。怎样提高这种能力和优化这种手段呢?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探讨在这一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方式、方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是相同的,请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在具体工作真正认识执行力的概念,走出团度执行的误区。

很多人看到执行力的概念,会想当然地认为团队执行力不强,就是下属没有按照上级的意志去落实,如果企业领导也对执行力的概念给予如此的认识,那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事实上,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任何一项决策的完成,必须经过“计、实、检、修”的过程循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四大环节。透析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员工主要是实施而已,管理者却要关注全过程,执行力还体现在管理者对于其他三大环节的切实行动。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告诉员工完成某项任务的标准和时间,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协助。

成功者不仅需要好的创意,更需要有实现这一创意的强大行动力,而这一行动力就是执行力。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高层走出执行力的误区,需要研究分析整个执行的循环过程。经过研究发现,执行力不强的最大误区来自于执行的源头——目标。

目标不明确是企业执行力疲弱的头号大敌。企业管理者往往容易陷入目标制定的误区,特别是企业集团的领导者更容易陷入目标模糊的误区。从一些企业内部刊物的领导讲话中很容易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讲话中企业目标的设定往往含糊不清,套话冗余。无法量化和难以目标分解的目标往往导致“企业战略流产”。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在于目标的清晰可量化,这就需要管理层在目标设定时遵循SMART原则。即:第一、Specific目标必须具体;第二、Measurable目标必须可衡量:第三、Attainable目标必须可达到;第四、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相关;第五、Time-based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清晰的目标是提升执行力的牵引力和驱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明确了要做什么,才能充分发挥执行者的作用。

其次,执行力的提升需要良好的沟通,不重视良好的沟通而带来的沟通不畅通往往也会成为执行力的误区。良好顺畅的沟通是执行者清晰明确企业目标、团队行动的保障。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中分清战略目标的条条框框,在团队上下的合力,左右齐力的情况下,企业执行力方可大幅提高。

造成沟通不畅通的原因一般出自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传递渠道不畅通,问题通常出在中层管理者身上。由于共同信息渠道的截流或者分流,带来信息的失真,执行在中层遭遇障碍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执行力大打折扣;二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不通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人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向上反映,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对于执行力的影响可想而知。三是,团队内部的不协调,直接反映为团队的不合作。“一人龙,三个虫”、“三个和尚没水吃”历来是中国企业缺乏战斗力的写照,而企业生产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处理和调整自己与别人、与团队、与整个企业的关系,往往把双赢关系变成了双输关系,甚至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信息的人为性扭曲破获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在带来团队不和谐的同时,使执行力因为结构不匹配性而不完整,情况严重时,可以使整个团队丧失执行力。

造成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另一原因来自于系统性的部门岗位设置不科学,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权责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是国有企业部门间开展工作的最大弊病之一。战略目标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也就不足为奇了。企业的战略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没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管理无法开展,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机构臃肿、结构混乱、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分工不合作,人员不到位,员工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本职工作也就无从完成。

这一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其历史原因,在今天的部分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显现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岗定职,通过管理再造深化企业改革,系统化、流程化设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达到无管理重叠、无管理盲点,职位权责的无缝对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