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感悟随笔9.18事变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生活中日关系足球女子足球运动 |
分类: 新生代党评《社会与民生》 |
纪念遥远的9.18
(文/james.钰)
公元2007年9月17日晚,日本女足失利负于德国,虽败犹荣,日本队表现神勇的门将福元美穗获得全场最佳。赛后,日本队全体球员举起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谢谢中国!”此举动赢得全场球迷的热烈掌声。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描写二战后德国总理下跪的那首诗。尽管比赛从开始就出现了中国球迷一边倒的形势,但日本女足的这一举动,无疑值得赞美,球场上无比勇猛、粗犷的铿锵玫瑰,用美丽温柔的行动获得在场中国球迷的尊重。
9月17日晚,这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特别敏感的时间,因为它是“9·18”的前夜,在七十多年前的那场突变,让中国人世世代代难忘,无情战火虽然远去,但是那场苦难耻辱的记忆,每每想起伤痛都会从早已经结痂的伤口痛彻心扉。而这场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正是这些女孩子的爷爷或爷爷的爷爷的执迷不悟所造成的,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她们去不得不去承担。
也许是作为很受伤的我们想多了,她们的感谢只是一个习惯性的举动,就如同她们见面总是鞠躬微笑“低声下气”的“职业惯性”一样,也许只是伤心害怕的我们整日得不到慰藉的自我安慰,也许就是想感谢一下主办方所提供的帮助,也许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对其友好的善意,也许是我们这个历来主张以德报怨的民族的集体惯性思维,也许是日本递过来的一根橄榄枝,也许日本球队并没有中国“乒乓球队”小球转动世界的政治使命而这一举动纯属球队的“民间义举”,也许以上都有,也许以上都没有。
然而,这一举动却还是让我感动了,不得不为其举起大拇指;日本女足的这一举动,至少让那些球场上、社会上激烈反日的人耳赤一下。我们对这些比赛寄予的不是一场球赛的内涵,而是附加了更为深重的精神负担,对于即将来临的“9·18”,我们更希望这场比赛能从精神上证明点什么。以至于记分牌影射出的笑容在并不清晰脸上还没有沉淀足够,就被眼前绿茵场上这突如其来的感谢所“定格”,分明感觉出“花未开”的僵硬,除了双手用力的鼓掌,心中是阵阵的酸楚,头脑中一片茫然。
日本女足的一句“谢谢CHINA”,以及其温柔、和美的方式,让我不知说什么好。
真感动于她们能够这样,还是她们早该这样!对于此举,除了内心的感动和全身的颤抖,我无言凝噎。只能通过颤巍巍的双手在两天后的这个早晨伴着窗外的阳光和清晨的鸟鸣,写下上面的文字,谨以此,怀念在那场浩劫中我们这个受伤的民族,纪念我遥远的“9·18”!
(下图:日本女足赛后用中英日三种文字打出感谢中国的条幅,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