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的情人节在中国的无数年轻人眼中,应该是属于鲜花、巧克力、甜言蜜语的吧?他们认为在西方人的眼中也更应该是属于鲜花、巧克力和柔情蜜意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在这个本应甜蜜的日子里感到无情的压力、失落和绝望。
有的人甚至把它叫做“麻烦的一天”、“苦难的日子”。43岁的美国人lizy,是一位女性文学工作者。单身的她,尽管写了很多宽慰别人的书,但她还是克制不住地把情人节称为“痛苦的一天”。他回忆说:“去年2月14日,我打电话到查号台,结果听到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祝你情人节快乐’。我只想查个电话号码,却被人提醒‘你还单身呢’,心里真不是滋味。”
当然,并不仅仅是单身的人痛恨情人节,有爱人的,这天也好过不到哪儿去。一些粗心大意的伴侣两手空空地回到家,往往会给等待他们的是另一半带来失望和愤怒。而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对方浪漫的期待,绞尽脑汁准备礼物、计划节目,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也许有人觉得情人节时年轻人最开心,可25岁的梅森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情人节都会让他备感压力。梅森写了一本名为《我恨情人节》的书,因为他所有朋友都在抱怨情人节,一谈到打算如何过情人节,每个人都愁眉不展。因为他们把这一天当做对自己“浪漫能力”的证明,简直是在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节日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社会集体意识体现。如果对个体造成了伤害,还不如不过,当伤害大于收益时,它就会被社会抛弃。我们要了解自身的需要,我们也要看到文化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清楚的头脑,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要有发展变化的眼光,和全球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