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在花丛中——对画家石鲁的致敬

标签:
文化图片青树坪人林阿木linamu |
分类: 观书赏画 |
居深圳南山,出门所见,曾吟诗云:半城绿树半城花。即便自家庭院,也是树常绿、花常开,还不时可见葡萄木瓜果实累累。面对这日常见惯的景色,忽然一念起,拿出相机,拍了一张照片,想寄给报社。
是因为想到了许多年前看过的一幅中国画:画家石鲁的《家家都在花丛中》。
那还是文革前,我还在学校读书。随长辈们安土重迁的传统模式,我在三湘四水间生存,没到过岭南。一天,在学校阅览室里,我看一本文学期刊,看到这期刊的插页就是这幅画。当时被深深打动。是其不拘窠臼的绘画手法,是其诗句一样的画题,还是其所画的岭南美景,打动了当年不无幼稚的中学生呢?如今我已经不记其详了。好画家、好画和画的是好地方,想来,就是那时的初识印象吧。
可后来因阅历渐多和兴趣转移,对石鲁的崇拜也就似乎是另外什么人的事了,不再想起。想起,也觉得那《转战南北》的气派、那《东方欲晓》的含蓄,也通通是一种大时代下面的小聪明,即使这看似与歌功颂德不粘连的、超然脱逸的《家家都在花丛中》!——我们与广东相邻,其间虽横五岭,但许多广东籍医生老师就是在我们省的大学读了书,毕业之后也不想回去。为什么?因为那时广东穷!家家都在花丛中,也要有饭吃呀!
当然,只论笔墨,说石鲁毕竟是石鲁,那又作别论,可那到底是舞笔弄墨者的内行之言了吧。
不想老来长居岭南。这家家都在花丛中的景象,就在眼前。不说出门所见,举目皆是,就是足不出户,亦可欣赏。
而年纪也渐入老境,不再容易愤世嫉俗,又加上对石鲁后来的不幸命运有所了解,一下子亲近地想起这幅中国画《家家都在花丛中》来。
诚然,一些感慨,也不是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比如,如今有人记得石鲁,无非是这疯画家的画,文革中是怎样被人当手纸也不要,
可当今被炒到一个什么样的价位了!要不,谁去理会那思想上也许不得不遵循的毛革命、艺术上却遵循自己的内心去革命的一些艺术家呢?而笔墨中艰难生存画家的血泪痕迹,又有几人愿意去正视呢?
可能这也是石鲁们文革前编撰的艺术正剧中,埋伏下来的一个悲剧。只是一直没人梳理,延续至今,依然会让我们模模糊糊地感到一点可悲来。
也不知是否?
且不说了。古诗道:看花还看花。还是看花吧。
前一篇:较场尾村:海滩边的客栈群
后一篇:璞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