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压不垮“80后” 只能让他们更坚强
(2009-08-17 09:22:45)
标签:
80后垮掉的一代房子族群抱负楼市房价房产 |
分类: 超明·零度观察 |
房子压不垮“80后”
文/邓超明
有人士认为,房子让80后成了垮掉的一代,认为不少80后早期的理想和抱负都转变了,现在都把一生的理想和努力都集中在买一套房子上,大好年华时期的付出都变现成了房贷。、
实际上存在这样观点的人接触的80后并不多,对80后并不了解,而且可能只是跟身边有限的一些80后职场中人打过交道,对80后群体中一直为理想而坚韧奋斗的小众群体并不了解。
即使是他们所接触的那个80后群体,其实对这个群体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努力,所知也只是浮在表面上而已。
任何一代人都是由不同的族群组成,比如早到数千年前,近到1960年代、1970年代出生的人群,其中既有风云豪杰,也有普通的百姓,既有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有大量的草根,既有居住于豪宅别墅者,也有一家三口挤在3、40平米平房里的,当然既有带领数千、数万员工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也有辈子都做普通职员的碌碌无为者,这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付出、智慧和勇敢,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80后一代其实也一样,而且这一代人的族群划分更多元化,更富有趣味。
80后确实很辛苦
80后自出生始,所处的政治环境已经比较宽松,个性、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在这一代人中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爆发状态;教育条件也有了一定的改观,至少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不少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普遍的生活条件也比60年代、70年代早期的人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同样也遭遇了不少60后、70后未遇到的压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工作不再包分配,以及住房市场化。
大量的80后陆续拥入就业市场,这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轮竞争,这一轮竞争中延生了三种高低不等的群体,也就是俗话说混得好与混得差的区别,为了进入混得好的圈子,大家都很努力,现在加班加点做事的80后绝对不比60年代、70年代那时候的人轻松,国内很多职业病基本上都是近几年里陆续诞生,正好让80后赶上了。
住房市场化后带来的生存压力不仅是70年代后期的人赶上,其“房奴”效应主要还是在80后身上找到了用武之地,在职业上的努力大多交到房子上了,也确实如一些评论员所言,80后为房子奋斗终生,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妨碍80后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与冒险的乐趣,这比以前的几代人都更富有创意,比如创业、旅游、休闲、探险、公益活动等等,房子不仅没有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反而成就了80后多元化的一代。
80后真的很坚强
其实与任何一代人一样,也如上面所讲,即使同一年、同一个时期出生的人,也有多个族群,一些人士所认为的那种抱负和理想转变现象,在任何时期都有大量这种现象。而同时,同样有很多为抱负和理想而奋斗一生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和现象,而且数量并不少。
我身边认识的一些80后创业者,早早地立志要做上市公司,要做百年企业,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要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领足够影响力的地位,要做一份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同时也有80后在民生、公益等领域树立有壮志并为之奋斗者等等,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的虽然已经遭遇几次企业经营惨淡的处境,但毅力依然不堕,何来丢失了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之说呢?
如果把希望寄托在房价下跌,以便减轻事业和生活的重负,这估计是相当不现实的,俗语说得好,一切得靠自己。即使是80后一代里的高手开始操盘房地产市场,能涨价的时候肯定也是绝不含糊的,不会考虑所谓的70后、80后、90后或者再更远的00后等问题。
社会处处充满博弈,80后只能在博弈中变得更坚强、更无畏、更充满个性和独立,才可能让国家的竞争力变得更强大,既要为房子奋斗,也要为事业奋斗。安稳的生活,自有安稳的人去享受;冒险的搏击,自然有创业者和冒险者们去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