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录大学市长老同学的文章

(2021-11-25 17:36:22)
标签:

市长

老三届

招生

科举考试

文革

分类: 同学会
 让美好的回忆温暖我们

——《湖北省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天门县渔薪中学高三(1)班]考生卡片集》序

                                                           朱心凯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梦想,通常来说,高中毕业时的梦想是最接近于真实的,高中学校招生自愿表乃是我们梦想的公开宣示。它奠基于我们前此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又寄予了今后一生的合理期盼。我们所选择的大学将是我们今后实现所有梦想的厚重而稳固的基石。如果缺少了这块基石,发展的前景便受到了限制。

我们曾经填写过一份高考自愿表,我们将自己的梦想写进了自愿表中。这个梦是如此的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只须等上一个月,考试结束,分数揭晓,便可以如愿以偿,举杯相庆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班差不多所有同学的梦想。这是一份独一无二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人的美好梦想的真实记录。这些自愿表不是同学们个人所留存的志愿表草稿的艰难收集,而是正而八经的档案文件。这些自愿表原本是应该装进我们的档案袋中,以备高考后录取之用的,但是它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连同我们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所有档案资料都被扔进了垃圾堆。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李洪玉同学将它抢救了出来,并且保存了整整五十年。现在借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的聚会之期,把它献了出来,奉还给各位,以作为集体的纪念。这纪念的礼品,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却是可以告慰我们的子孙,告慰我们母校渔薪中学的校友:你们的父辈,你们的校友当年也曾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志向高远,你们切不可小觑了我们。

当我翻看我的同学们也包括我自己的这一份份卡片,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当年填写这份卡片时的场面。那可清秀或娟丽或潇洒或老练的字迹,虽不用诚惶诚恐来形容,但足可以用毕恭毕敬来描述。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意来展示我们的梦想,来争取所心仪学校的青睐。平时的作业可以潦草地书写,而在填报这份志愿表时却是一笔一划,绝对不敢丝毫马虎的。我们担心由于我们自己的草率书写而让招录的老师们看不出我们的诚意。

可惜这一切都没有能够发生,我们的梦想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面前,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在距离梦想的实现只有咫尺之遥的时候,瞬间化为泡影,让我们曾经踌躇与喜悦的这份自愿表,竟然变成了我们终生咀嚼的一枚酸果。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没有过让一代人的梦想集体破灭的事情。如果硬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寻找可以比拟的事件,恐怕只有清末科举考试的废除,让读书人惆怅不已。而清末科举考试在废除后,又立即以新的考试作了替代,读书人的失落感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还应该说明的是,科举考试的废止只不过是停止了过去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八股文考试,代之以新式教育现代科技的内容,它不过是对考试内容的替换,而不是对考试制度本身的废止。其目的是要选拔现代技术官僚以代替旧式儒家文化官僚。新旧交替的时间也很短暂,因此对于读书人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是那样十分的严重与不可承受。

而我们的高考废除延续了十一年,在停止考试了若干年以后,替代他的所谓推荐选拔却是落后与腐败的代名词。后来19771978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于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地弥补。首先是全班同学并没有全部参加考试;其次是在经过了十一二年的沉沦后,我们的自信心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对于学校的选择,由昔日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现实的聊胜于无。不管是什么学校,总比现在的状况要好——只要能出去便行,志愿便降格降等。更何况,1977年的考试录取,对于属于老三届的考生,并没有参照考生的志愿,许多人不由分说地被指定到了某个学校——那其实好象是一种接受别人施舍的感觉。

老三届作为一个时代的特有名词,相比较于19671968两届,我们似乎又有一点幸运。至少我们还体验了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喜悦与激情,那是何等美妙的一种享受,令人终生难忘。而其它两届,却是不曾领略到这种对未来憧憬的美好而奇妙的感受。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失落感也较他们更甚。因为其它两届的同学还不曾明确他们的梦想。他们是在自己的梦想尚在萌芽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被抛离了人生的正常轨道,而我们则是眼睁睁地被操弄看着梦想破灭而无可奈何。

当然,也有因为“文革”而获得一点小小的前途与出路的,但是平心而论,他们远没有达到他们本当通过高考所应到达的境界。

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这场风暴还造成了同学中的分裂,让大家彼此对立。毋庸讳言,“文革”所造成的心结与疙瘩,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折磨过我们。

当梦想集体破灭之后,大家便开始寻找出路。当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不少同学便投入了兵营。当不了兵的,城市的便下放,农村的便回乡,大家作鸟兽散。各自在生活中挣扎、沉浮、寻求、彷徨、希冀、等待,同学之间彼此很少往来,昔日的同学情谊明显淡薄了许多。毕业五十年来,现在才能有这第一次的同学聚会。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原本应该立起来的时候,我们中许多人尚没能立得起来,四十岁时,我们中的不少人依然被惑所困。不知不觉中,花甲早已过去,转瞬便已古稀。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很坚强,不曾被这第一次的打击所击倒。我们以各自的方式顽强生活,展示自己,领略人生。我们之中有的已经延续了其丰厚文化底蕴的家庭渊源,有的则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奠定了家族文化传统的第一块基石,为后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当年的梦想,多已通过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实现,他们比我们更有出息,未来将比我们更好,这让我们感到欣慰。我所祈盼于我的同学们的,是利用这一次十分难得的同学聚会,重温过去的旧梦,展示我们的温情,以一颗平静敦厚而又宽容博大的心,将历史中那沉重而冰冷的一页轻轻地翻过。过去的一切,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是非非,疙疙瘩瘩,坎坎坷坷,让它如轻烟一样的随风散去。现在是到了可以完全敞开胸怀,把酒言欢,笑谈这段历史的时候了,不必忌讳,也不必掩饰,更不必难以为情。过去的一切,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之中,谁也没有错。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高中三年实实在在的同窗之情,是已然失落现在重又拾起的关于高考的共同回忆。

    古诗云:“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精钢尚可柔软,人心当更温润。在人生未来的旅途中,让这份同学的情谊陪伴我们,抚慰我们:让昔日美好的回忆照耀我们,温暖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