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永安一百永安一十永安五百永安一五永安一千 |
分类: 唐,五代钱币 |
收藏者:如皋陈建平
永安系列古钱,是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材质有铜铁两种。旧谱并未录入“永安一十”和“永安一五”两种钱币,当时所知永安钱只有“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当然了,用语照例是‘’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
品泉阁主今天向各位展示一枚“永安一五”。此钱直径2.6cm,重7.1克,青铜质地。钱体铸相非常精整,小巧可爱。“永安一五”四个字的写法古拙顽皮,有着明显的北方大地早期幼稚体的特点。
“永安一五”的钱文读法,和它的兄弟“永安一十”一样,在古代铜钱里是比较奇特的。钱文读取的顺序为左右上下,明显有别于其它钱文的主流读法,如对读(直读)和顺读(旋读)。“永安一五”的这个读法,也明显区别于它的长辈“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这三枚钱的读法,则都是右左上下的顺序。
这枚“永安一五”的钱体青铜质地,从视觉和触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钱的整体有明显的北方坑口特点。钱的字口非常清晰,地章也很平整干净,钱体厚实,铸相规整,确实是一枚不可多得的谱外珍泉,让人心生欢喜,敬请各位泉家品鉴随评。

如皋陈建平家藏“永安一十”古钱币

如皋陈建平家藏“永安一十”古钱币背面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网络上搜索到的两枚“永安一十”,可以发现“永安一十”和“永安一五”的写法基本一致,尤其是“安”字的弧形宝盖头,是两枚钱共同的特点。

网络搜索的一张‘’永安一十‘’钱币图片,字体和永安一五写法一致,尤其是“安”字,特征一致。

网络搜索的另一张‘’永安一十‘’钱币图片,字体和永安一五写法一致,尤其是“安”字,特征一致。

网络搜索的一张‘’永安一百‘’铁钱的图片,虽然锈蚀严重,但仍可看出其字体写法基本和‘’永安一五‘’写法一致,尤其是“安”字的宝盖头,特征一致。
早期原铸的永安系列钱币的文字都古拙幼稚,极富情趣。永安钱和其他脱谱钱币一样,早年史籍均无记载,钱币藏家根据形制与出土地点定为唐朝末年的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五代十国,军阀割据,兵戈不绝,行武出身的深州(河北涤县)人刘仁恭借助太原人李克用之力,于乾宁二年(895年)攻占幽州。继而发兵南下争夺梁太祖朱温的地盘。又在公元899年攻陷贝州(河北清河县)。
民间传言,刘仁恭父子攻城后,将城中男女老幼暂尽杀绝,来不及掩埋就投尸河中。他令士兵洗劫百姓钱财,把抢夺来的铜钱运到房县大安山上(今北京市房山县),凿穴而藏,藏毕后杀工匠灭口。
刘氏父子在大安山顶大修宫殿,强抢民女,过起了荒淫无耻的生活,天天幻想着永远安乐、长生不老。永安钱正是此段时间,刘氏父子把抢来的铜钱,和城内老百姓的铜杂盆镜、寺庙佛像一起熔化后所铸造的。铜不够,铁来凑。刘氏父子又令士兵抢夺百姓锅锤锄锹,熔化后浇铸铁钱,以助军资。
三十年河东又河西。史载天祐十年,后唐攻克幽州,刘氏全族被俘,满门被诛。
而永安钱的发现,要追溯到到清朝末年。大安山下的农民(也包括稍远一点的杻林水,史家营,板桥,潭拓峙一带)在耕地时掘得许多永安铁钱,由于无知,多融于铁水做农具。后来几经考证,这才把大安山及其周边,确定为永安钱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