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2016-07-11 21:03:38)
标签:

田黄

寿山石

鸡油黄

田黄印章

萝卜纹

分类: 古玉、名瓷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如皋陈建平(品泉阁主)家藏珍贵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章的质色绝佳,质地纯黄润泽,章体布满萝卜丝纹,清晰无比。

 

      寿山石产于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地区,质地脂润通灵,柔而易攻,彩色丰富,品类繁多,有田坑、水坑、山坑等165个品种,其中以田黄石和白芙蓉石最为珍贵,分别被称为“石王”和“石后”。

        田黄,最早是在福建寿山发现的,明代称其为“黄石”。据施鸿宝《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憨公见而赏之,遂著于时。”清代以来,田黄石身价日隆。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意谓田黄石既为上天所赐,则意味着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以培植臣民对大清王朝的顺从意识。乾隆本人还大量收藏田黄石,多治以印章,最著名的是用一块大田黄石镌成的三连章,以三条田黄链环将之连成一体,终成稀世珍宝。

   “上有好之,下必迎焉。”朝野上下竞购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田黄石身价日贵,乃至“一两田黄一两金”。从历年的拍卖记录看,田黄的价格每克普遍超过了1万元,而优质田黄尤甚,若加上历史人文因素,其价格就更难以估算。2006年11月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重200克、由清初杨玉璇雕刻的田黄瑞狮镇纸,以人民币4167.92万元成交。

      鉴别田黄石可以从外表裹皮、肌质纹理、品类、色相、格裂形态、比重、形状等方面鉴别。田黄原石外表常有皮层包裹,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皮色有黑、有黄、有白;有单层皮、有双层皮、有三层皮。除部分三层皮外,置灯光下皆能通透,可洞察肌理色质。田黄的皮质比其他掘性石的皮质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则刀感畅而微沉,粉粒细匀。单层皮的田黄石,皮色纯如牙黄,质极纯优,称黄金黄田黄石。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于察看,而往往肌理色质极佳。田黄石的表皮和肌理多不具同样的颜色,而是愈往里则色愈淡。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皆隐有细萝卜纹,且疏密罗列极其有致,条理绵密而不乱。细结凝腻温润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便觉油光欲滴。田黄石的颜色,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   

       寿山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以矿脉走向,寿山石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极品田黄印章,高64.3mm,宽20mm,重64克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

       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

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至今,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寿山石的顶级品种-田黄石,自清乾隆以来,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也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来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在民国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到了每克数千甚至数万,而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最高记录拍卖记录是明十七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200克拍到4089万,计每克20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