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实录与点评
(2010-06-04 10:01:32)
标签:
杂谈 |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实录与点评
指导:贺明华
[知识点分析]
[实录与点评]
(一)情境导入,生成猜想
师:你们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
生1:我从家到学校,经过城东中学、黄家村就来到学校。
生2:我要穿过红灯,经过小卖部,再到学校。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同学,(出示小明上学路线图)(略)
生: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三种选择:第一条是从家经过邮局到学校;第二条是从家直接到学校;第三条是从家出发,经过小卖部到学校。
师:你说得真好。
师:(老师画出示意图,并标上路1、路2、路3)(图略)
师:有一天,小明起床迟了,快要迟到了,你认为他会选择哪一条路上学?为什么?生1:他会选择路1,因为路1近。
生2:他会选择路1,因为路2和路3会拐弯。
生3:他会选择路1,因为他如果走路2,相当于他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他走路1,相当于他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
师:你预习得很细致噢,很棒。
师:我们来看看,路1和路2组成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路1和路3呢?
生:三角形。
师:走路2和走路3,相当于走了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呀?
生:走了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师:走路1呢?
生: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
[点评:通过情境“小明上学快要迟到了,他会选择走哪一条路,为什么?”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比较容易理解“小明上学走路1最近”。学生对于“为什么?”,能进行简单的距离比较,即路1比路2和路3都要近。周老师非常巧妙地将情境图转化成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比较路1与路2、路1路3,才会有学生将三角形的两条边与一条边进行比较。]
师:在上面这个三角形里,走两条边(路2)比走一条边(路1)要远;在下面这个三角形里,也是走两条边(路3)比走一条边(路1)要远,这样的话,你们会有什么问题或猜想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生1:怎么样知道路2比路1远呢?
生2: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
生3:(其他的略去)
师:在这个三角形里,怎么知道路2比路1远呢?
生:量一量
师:好,我来量一量,2.5、3、4.5,2.5+3>4.5
师:很多同学生都提出了猜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生成了猜测: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吗?这个猜测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会有证明它的冲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正向验证,生成新知
师:怎么证明这个猜测呢?
生:任意画个三角形,量一量,比较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
师:好,请大家打开桌面上的白色信封,拿出纸片,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度,把量出的数据填在表格里,比较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
任意画个三角形 |
各边的长度 |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
|
|
|
师:谁上来说说,你画的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吗?
生1: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
各边的长度 |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
|
1.5、2.5、3 |
1.5+2.5>3 |
生2: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任意画个三角形 |
各边的长度 |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
|
2、3、4 |
2+3>4 |
生3: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
各边的长度 |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
|
3、4、5 |
3+4>5 |
师:大家画的三角形都怎么样呀?
生:都是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对,大家通过动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是成立的。
[点评:由于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公理,不能证明,只能引导学生举例来验证。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比较。周老师故意展示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三种三角形,从而潜意识地从正向角度验证了所有的三角形都满足这个性质。]
(三)动手探究,反向验证
师:我们再来做个验证实验。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个信封,里面装有四组小棒,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的。要求将它们分别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三角形。
师:谁上来演示一下?(实物展示)
生1:红色的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
生2:黑色的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
生3:黄色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生4:蓝色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黄色的和蓝色的拼不成三角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生:黄色的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因为两根棒合起来和长的那根一样长。
师:也就是说两条边的长…?
生:也就是说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不大于第三条边,所以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生:蓝色的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因为两根棒合起来比长的那根短,也就是说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所以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通过摆小棒,大家发现什么?
生:两条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也就是说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点评:通过摆小棒,思考为何不能组成三角形,让学生理解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反向思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整个过程既形象具体,与从中抽象出了规律。]
(四)考一考,找朋友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判断下面的数据,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生:第(1)组能,因为4+5>6
生:第(2)组能,因为8+12>14
生:第(3)组不能,因为3+7>4
师:大家每次都是将三个数字两两相加来判断,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一次就能判断三个数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大家讨论一下。
生1:用计算机算。
生2:用最小的两个数的和与最大的数比较。
生3:用最小的两个数的和与最大的数比较,如果大于最大的数,能拼成三角形,否则不能。
师:好,那回过来看一看上面三组数据,怎么判断?
生1:第(1)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4+5大于最大的数6,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2:第(2)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8+12大于最大的数14,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3:第(3)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3+4等于最大的数7,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大家说得真好,三条线段,两条最短的和大于第三条就能组成三角形,小于或等于都不能组成三角形。
[点评:通过这个练习,学生找到了判断三个数据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找朋友”,你们每人桌面上有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数字能和它们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站到黑板前面来。
生:(手持7、5、15、6、2、4、3)的学生站到了台前。
师:(老师让学生一个个将数字贴在上述题的横线上)它是它们的朋友吗?为什么?
生:(手持3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5+4大于7
师:很好,最小的两个数字的和大于第三个数字,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手持5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大于最大的数5。
生:(手持15的)它不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小于最大的数15。
生:(手持2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4+2的和大于最大的数5。
……
师:好像它们还有一个朋友没有上来噢,是谁呀?
生:8,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大于最大的数8。
师:请你们(手持卡片的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生:(学生排列成)2、3、4、5、6、7、8
师:最小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
生:最小的是2,最大的是8
师:1行不行,9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4+1=5,4+5=9。
师:下一组:(2)9、6、_____谁是它们的朋友啊?
生:(下面的引导下第一组雷同,略写了)……
[点评:通过“找朋友”游戏,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再次应用了判断的简便方法,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发现不同的结论,所有“朋友”排列一起还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数据的特点。]
(五)小结
师:(小结)今天的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呀?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我知道了两个最小的数的和大于第三个,它们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师:等于或小于行不行呀?
生:不行
师:好,今天大家通过动手实验,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判断三个数据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本节课由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贺明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