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实录与点评

(2010-06-04 10:01:32)
标签:

杂谈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实录与点评

指导:贺明华   执教:周立超

 

[知识点分析]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解决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教材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在由路线构成的三角形中体会“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节课的重点是判断三个长度的线条能否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应用。

 

[实录与点评]

(一)情境导入,生成猜想

师:你们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

生1:我从家到学校,经过城东中学、黄家村就来到学校。

生2:我要穿过红灯,经过小卖部,再到学校。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同学,(出示小明上学路线图)(略)   

    他上学有哪些选择?

生: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三种选择:第一条是从家经过邮局到学校;第二条是从家直接到学校;第三条是从家出发,经过小卖部到学校。

师:你说得真好。

师:(老师画出示意图,并标上路1、路2、路3)(图略)

师:有一天,小明起床迟了,快要迟到了,你认为他会选择哪一条路上学?为什么?

生1:他会选择路1,因为路1近。

生2:他会选择路1,因为路2和路3会拐弯。

生3:他会选择路1,因为他如果走路2,相当于他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他走路1,相当于他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

师:你预习得很细致噢,很棒。

师:我们来看看,路1和路2组成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路1和路3呢?

生:三角形。

师:走路2和走路3,相当于走了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呀?

生:走了这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师:走路1呢?

生: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

[点评:通过情境“小明上学快要迟到了,他会选择走哪一条路,为什么?”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比较容易理解“小明上学走路1最近”。学生对于“为什么?”,能进行简单的距离比较,即路1比路2和路3都要近。周老师非常巧妙地将情境图转化成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比较路1与路2、路1路3,才会有学生将三角形的两条边与一条边进行比较。]

师:在上面这个三角形里,走两条边(路2)比走一条边(路1)要远;在下面这个三角形里,也是走两条边(路3)比走一条边(路1)要远,这样的话,你们会有什么问题或猜想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生1:怎么样知道路2比路1远呢?

生2: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

生3:(其他的略去)

师:在这个三角形里,怎么知道路2比路1远呢?

生:量一量

师:好,我来量一量,2.5、3、4.5,2.5+3>4.5

师:很多同学生都提出了猜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生成了猜测: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吗?这个猜测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会有证明它的冲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正向验证,生成新知

师:怎么证明这个猜测呢?

生:任意画个三角形,量一量,比较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

师:好,请大家打开桌面上的白色信封,拿出纸片,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度,把量出的数据填在表格里,比较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

 

任意画个三角形

各边的长度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上来说说,你画的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吗?

生1: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任意画个三角形

各边的长度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1.5、2.5、3

1.5+2.5>3  1.5+3>2.5  2.5+3>1.5

 

     这个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2: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任意画个三角形

各边的长度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2、3、4

2+3>4  2+4>3  3+4>2

 

     这个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3:我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

 

   任意画个三角形

各边的长度

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大小比较

 

3、4、5

3+4>5  4+5>3  5+3>4

 

      这个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大家画的三角形都怎么样呀?

生:都是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对,大家通过动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吗?)是成立的。

[点评:由于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公理,不能证明,只能引导学生举例来验证。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大小比较。周老师故意展示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三种三角形,从而潜意识地从正向角度验证了所有的三角形都满足这个性质。]

(三)动手探究,反向验证

师:我们再来做个验证实验。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个信封,里面装有四组小棒,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的。要求将它们分别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三角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师:谁上来演示一下?(实物展示)

生1:红色的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

生2:黑色的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

生3:黄色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生4:蓝色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黄色的和蓝色的拼不成三角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生:黄色的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因为两根棒合起来和长的那根一样长。

师:也就是说两条边的长…?

生:也就是说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不大于第三条边,所以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生:蓝色的三根小棒拼不成三角形,因为两根棒合起来比长的那根短,也就是说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所以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通过摆小棒,大家发现什么?

生:两条边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也就是说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点评:通过摆小棒,思考为何不能组成三角形,让学生理解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反向思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整个过程既形象具体,与从中抽象出了规律。]

(四)考一考,找朋友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判断下面的数据,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1)4、5、6     (2)8、12、14     (3)3、7、4

生:第(1)组能,因为4+5>6    4+6>5   5+6>4

生:第(2)组能,因为8+12>14  8+14>12  12+14>8

生:第(3)组不能,因为3+7>4  3+4=7

师:大家每次都是将三个数字两两相加来判断,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一次就能判断三个数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大家讨论一下。

生1:用计算机算。

生2:用最小的两个数的和与最大的数比较。

生3:用最小的两个数的和与最大的数比较,如果大于最大的数,能拼成三角形,否则不能。

师:好,那回过来看一看上面三组数据,怎么判断?

生1:第(1)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4+5大于最大的数6,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2:第(2)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8+12大于最大的数14,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3:第(3)组因为最小的两个数3+4等于最大的数7,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大家说得真好,三条线段,两条最短的和大于第三条就能组成三角形,小于或等于都不能组成三角形。

[点评:通过这个练习,学生找到了判断三个数据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找朋友”,你们每人桌面上有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数字能和它们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站到黑板前面来。

    (1)5、4 、_____

生:(手持7、5、15、6、2、4、3)的学生站到了台前。

师:(老师让学生一个个将数字贴在上述题的横线上)它是它们的朋友吗?为什么?

生:(手持3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5+4大于7

师:很好,最小的两个数字的和大于第三个数字,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生:(手持5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大于最大的数5。

生:(手持15的)它不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小于最大的数15。

生:(手持2的)它是它们的朋友,因为最小的两个数4+2的和大于最大的数5。

……

师:好像它们还有一个朋友没有上来噢,是谁呀?

生:8,因为最小的两个数5+4的和大于最大的数8。

师:请你们(手持卡片的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生:(学生排列成)2、3、4、5、6、7、8

师:最小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

生:最小的是2,最大的是8

师:1行不行,9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4+1=5,4+5=9。

师:下一组:(2)9、6、_____谁是它们的朋友啊?

生:(下面的引导下第一组雷同,略写了)……

[点评:通过“找朋友”游戏,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再次应用了判断的简便方法,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发现不同的结论,所有“朋友”排列一起还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数据的特点。]

(五)小结

师:(小结)今天的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呀?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我知道了两个最小的数的和大于第三个,它们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师:等于或小于行不行呀?

生:不行

师:好,今天大家通过动手实验,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判断三个数据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本节课由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贺明华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