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访谈:外国家庭给孩子取中文名的意义和方法
(2018-06-25 11:49:21)
标签:
起名起名通外国人起中文名 |
《环球时报》:您觉得在华外国家庭给外国小孩(包括婴儿)取中文名字有哪些意义或者有哪些重要性吗?
张襦心:在华外国家庭给孩子取中文名非常有意义,能够给孩子在中文语境下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更有助于他/她和中国朋友拉近距离,在社交中展示自己的品位、格调、价值观、对未来的抱负等等。美好的中文寓意,对孩子也会带来持续的性格引导和完善。这些大家都比较好理解,就不展开了。还有一个意义比较特别,这里多讲两句,为孩子起一个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好名字,是为他/她打开走近、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扇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多元文化思维。
《环球时报》:据您对这个行业的观察或者咱们的相关调查数据或报告,在中国的外国家庭在给外国孩子取中文名字上都主要关心或者面临哪些问题呢?
张襦心:外国孩子起中文名相对数量较小,尚未有专门调研。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起中文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习过中国文化的,普遍会期望起一个更地道的中文名,能体现中国文化底蕴,表达自己最认同的价值观和志趣。另一种是对中国文化接触不多的外国朋友,他们也会期望名字里能体现一些中国文化特色,但最常见的需求有三个:1.名字要起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2.和孩子的英文名发音比较类似;3.不希望名字的笔画太多。
《环球时报》:您认为,跟给中国孩子取中文名字相比,给外国孩子取中文名字有哪些主要差异或文化差异呢?
张襦心:中国人给孩子起名,除了名字的符号需求,比如好听、独特、易认等,更多集中于文化内涵、对孩子的期待、传统文化讲究上。而外国家庭给孩子起中文名,相对更关注名字的符号性,强调好听好记、易于传播。甚至现代中国人一般不用来入名的地名、物名、名人的名字,也会用来入名,比如起名“王北平”、“李白”、“曹操”、“金玉米”等等(外国孩子和成人起中文名都有这种现象)。这跟东西方对名字的认识差异有关,如英文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寓意,有时候叫某个名字,只是因为爷爷、奶奶叫这个名字。
但亲近中国文化的外国家庭,在给孩子起中文名上会更为讲究,甚至超过普通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比如“林克礼”这个名字,便是典出《论语》中的“克己复礼”。
《环球时报》:对于想给外国孩子取中国名字的家长来说,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或者有哪些原则吗?
张襦心:外国家长给孩子起中文名,非常考校家长的中文功底和对名字的把握能力。直接照搬地名,物名,著名历史人物、小说人物的名字,是一个典型误区,初听起来很有意思,但不耐咀嚼,并不适合做为正式的名字(昵称、艺名可以酌情使用)。
《环球时报》:另外,我看到咱们今年1月份发布了首份姓名报告,不知道在调查范围中是否包括在中国的外国家庭孩子(包括混血孩子)这个群体呢?他们通常都会给孩子取什么样的名字呢?(根据英文名的音译或者?)
张襦心:我们的首份姓名报告,没有将外国家庭的孩子、混血孩子去做一个特别区分。这方面提供不了更进一步的信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