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自来水水质如何?

标签:
杂谈 |
一、2022年合肥入选的3个国家级饮用水水源地:
1、合肥市大房郢水库水源地
2、合肥市董铺水库水源地
3、巢湖市巢湖水源地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要:
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三、当前合肥市城市供水为“二主二备”
第一主水源:来源于大别山区的淠河总干渠向董铺和大房郢两大水库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标准。
第二主水源:2024年1月来源于大别山区的龙河口(万佛湖)引水工程开始向合肥供水,水质常年类。
第一备水源:“江水西引”从位于和县的省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枢纽提引长江水,逆流而上注入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属于“备用”的应急补水工程。2022年长江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为优,20个断面水质均为类。
第二备水源:如果出现极端干旱情况,启用巢湖水。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全湖水质可稳定类,东半湖水质改善到类。水质较差,合肥市含巢湖市都不使用其作为自来水主水源。未来经过引江济巢等综合治理,巢湖水质有望稳定达到类标准。
四、2026年合肥市城市供水升级为为“三主二备”
引江济淮工程第一段的引江济巢段,从长江到肥西派河口设有2条引江水道,如图分别是引江主水道(枞阳菜子湖)和引江辅水道(兆西河)。

引江济巢段并不是简单的引长江水入巢湖,再与巢湖水混合后北上进入江淮沟通段,而是由引江主水道将长江水直接引到肥西派河口,这条水道只是从巢湖边经过,到达派河口后,江水的大部分北上直接进入江淮沟通段,小部分注入巢湖,经过裕溪河流入长江,进行水体循环,实现济巢的功能。引江辅水道则将长江水全部注入巢湖,经裕溪河流入长江,进行水体循环,进一步加强济巢的功能。根据测算,借助长江水,巢湖每三年可以自然更新一次。如此设计,就确保了引江济淮水道对合肥及淮河流域沿途自来水厂补水的水质要求,又实现了济巢和航运的功能。
正在建设的合肥水源工程拟从江淮沟通段与淠河总干渠渡槽交口(水上立交)的东北角取水,经泵站提水至淠河总干渠,向合肥董铺和大房郢两大水库补水。引江济淮长江取水口的长江干流(安庆段)稳定保持类标准(2023年12月),合肥水源工程的水质也可稳定保持在类标准。
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2026年建成后将成为合肥第三主水源,形成“三主二备”的城市供水格局。
五、未来合肥市城市供水水质可稳定保持类标准
因淠河总干渠来源于大别山区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3大水库,水库水质常年保持或优于地表水类标准。对沿途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淠河总干渠水质有望稳定保持类标准。
第一主水源的董铺和大房郢2大水库的水质可达到类标准。
第二主水源的龙河口(万佛湖)引水工程,水质常年保持类。
第三主水源的合肥水源工程和第一备水源的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枢纽都是提引长江水,水质常年保持类。
第二备水源的巢湖,经过引江济巢,未来水质可常年保持类,也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因长江水水量充沛,除了极端干旱或其他特殊情况外,几乎可以不启用第二备水源。
未来,合肥市城市自来水水质可稳定保持类标准,水质进入全国城市前列,加上充足的水源,可高质量地保证超千万人口大城市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