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读一下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
(2019-05-24 11:46:20)分类: 红楼梦研究 |
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论证《红楼梦》的作者应是明末清初的大文人。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大变局时代。
王熙凤判词的插画是: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画中的“冰山”明喻贾母、王夫人就是她的靠山,但却是座冰山,它们不久就会消亡。
“雌凤”比喻王熙凤,但请注意“凤”是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王熙凤是女性怎么用“凤”而不用“凰”呢?“雌凤”应是雄性偏女性。历史上的宦官不就是本身是男性但因净身后又似女性呢?
又由“冰山”两字让我们联想起明末有位著名的剧作家叫张岱,他写了一出剧名为《冰山》的戏,戏中大骂太监魏忠贤残害忠良,祸国殃民、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
由“冰山”和“雌凤”我们可窥探出作者其实是借王熙凤来暗喻明朝大太监魏忠贤。
我们来看: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虽然不识几个大字,但却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魏忠贤是净身后的大宦官。长着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他也不识几个大字,但精明强干,口若悬河,深得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熹宗朱由校的信任,是当朝的实际掌权人。皇帝是万岁,众人都叫他“九千岁”。
下面来详解判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八首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一句:凡鸟偏从末世来:
三国时,魏的文学家嵇康同吕安是好朋友。一次吕安来访,他不在家,他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不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嵇喜很高兴,以为吕安是夸奖他。其实,“凤”字拆开就是“凡鸟”二字,吕安意思是说嵇喜是个平庸的人。
魏忠贤家境很差,大字不识几个。从小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从他的家境和经历来看,活脱是一个市井无赖。后来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魏忠贤被迫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所以用“凡鸟”表示魏忠贤的出生是个平庸的人。
凡鸟偏从末世来:
明喻王熙凤来到风雨飘摇中即将垮掉的贾家大家庭中;
暗喻出生平庸的魏忠贤钻营进了即将灭亡的大明朝廷的中枢机关中。
第二句:都知爱慕此生才
该句中的“生”暗含男性的意思,指代魏忠贤。他虽然出生平庸,但经百般钻营,取得了明熹宗的信任,居然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张弛有度,功不可没。辽东巡抚袁崇焕曾有奏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明熹宗驾崩前曾对崇祯皇帝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都知爱慕此生才:
明喻王熙凤精明强干,管家能力得到贾府内上下人等的赞誉。
暗喻大权在握的魏忠贤确实是治国能臣。
第三句:一从二令三人木:
明喻王熙凤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从”就是顺从的从,“一从”是指第一阶段王熙凤闺中和初嫁时顺从贾母和王夫人等;“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令,“二令”是指第二阶段王熙凤在贾家执掌家政大权;“人木”按拆字法就是休弃的休,同时,按照人和木两个字的含义理解,人挂在木上可认为就是暗喻上吊死亡。“三人木”是指第三阶段凤姐在贾家破败后被休最后上吊身亡。
再看:“一从二令三人木”,暗喻魏忠贤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就是从无名之辈开始,依靠钻营,顺从主子,当好仆从。第二个阶段是“令”,就是掌握朝廷大权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发号施令,好不威风。第三个阶段是“人木”,按拆字法就是休的意思,按照人和木两个字的含义理解,人挂在木上可认为就是暗喻上吊死亡。魏忠贤的人生经历确实是按照以上三个阶段完成的,史书记载,魏忠贤最后确实是被逼上吊而亡的。
第四句: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一句我们要重点注意这个“更”字,就是说哭向金陵这件事是比王熙凤被休上吊更悲哀。对于贾家,什么事更加悲哀呢,那就是贾家彻底败家。
该句暗喻魏忠贤被逼上吊而亡后,明朝的大政方针乱了套,军无兵饷,民不聊生,尽管崇祯皇帝四处救火,最后更加悲哀的事到来了,就是大明亡国,“哭向金陵”就是朱家子孙痛哭着向陪都金陵南逃。
我们继续来看:
【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此曲的明喻很清楚,在这里不作解读。
“生前心已碎”暗喻是:为明朝国家大事特别是事关国家安危的抵御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入侵的大事,真是操碎了心。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操碎了心。
“死后性空灵”暗喻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崇祯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崇祯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崇祯在幡然醒悟后,在自己临死前决定收葬魏忠贤遗骸。
魏忠贤上吊死后,其治国才能和爱国衷心先后得到两位皇帝的认可,其灵魂得到安慰,真可谓“性空灵”。
“荡悠悠三更梦”更形象的指明魏忠贤是上吊而亡。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借王熙凤追悼了被清廷严重毁誉的大明功臣魏忠贤,暗中为魏忠贤作了昭传,真可谓史笔也。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