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元妃点戏悟出冒辟疆作《红楼梦》的唯一性——转自钱祖荣

(2019-02-23 16:57:40)
标签:

杂谈

如皋热线4年前2评论

(刊刻在《红楼梦》中深有寓意的四出戏)

《红楼梦》的作者在当年的时局下创作,不可能在文章中不加掩饰地尽情揮洒自己的血泪情仇,不得不用一种写正文加批注的手段,把自己想说的内容隐讳地表达出来,《脂硯斋重评石头记》中的“脂硯斋”,就成了揭示《石头记》即《红楼梦》中隐藏之秘密的代言人,他不断提示读者探究并悟出文章中所暗示内容的要义。在批(阅)评(点)方式上,又有总评、回前评、回末评和边抄边评的夹批、眉批、行间批等。

从《脂硯斋重评石头记》多种版本中的批注内容里透露出三点重要信息。首先是《石头记》的作者是“石头”。在《脂硯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回中,写宝玉見黛玉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就款曲温言劝慰她,在“不料自己未张口”这一句旁的行批写道:“石头惯用如此伏笔”。这里的“石头”就是指作者。当原文写到黛玉说“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之下夹批写道“……万不可记此二句,不解(其意)而错谤宝、林及石头作者等人”。其次是“脂硯”、“脂研”和“脂硯斋”是同一人,也是“石头”即“宝玉”。在第十六回中,有一段凤姐和贾蔷的对话,对话里间插了两次夹批,在字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批点者写成“脂硯”和“脂研”,且书中多次出現这种现象。在第十九回中,作者在写宝玉与袭人闲聊时,当宝玉说到“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之后,夹批出现“脂硯斋所谓(说),不知是何心思?”。从该处批语看出,宝玉也称为“脂硯斋”。再次是“脂评”中的个人,除作者本人外,都应该相当了解和熟悉作者的情况。从《脂硯斋重评石头记》中各个评点者用的年代词句“三十年前”、“三十五年前”作者如何如何,以及“回顾已百年”等情况看,评点时间跨度大,评者的年龄有几代人之分。此不详言,另在《〈红楼梦〉作者冒辟疆幂内现身》一文中笔者有述。

四出昆剧引出大关键

既然作者和评点者密切配合,试图让读者悟出《红楼梦》中隐藏的玄妙,笔者就从书中写昆剧一点入手,侧重从元妃省亲时所点四出戏中摸索出头绪来。《红楼梦》中写到与昆剧有关的地方不算多,也未大势宣染。但是,别看文章中着墨无多,却让人觉得每出戏都用得异常神妙,对揭示事情的本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中第十八回在写省亲中的贾元妃与宝玉及众姐妹做完诗后,叫来戏班子演戏。“贾蔷忙将戏目呈上,并十二个人的花名册子。少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作者写元妃点这四出戏的寓意何在呢?《脂硯斋重評石头记庚辰本》夹批说,元妃点这四出戏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既然批阅者把事情的寓意提到如此之高、如此之重要、如此之深邃难测的程度,其中必含深意,必然连着作者终身梦萦神扰、长相思念、揮之不去的深衷牵挂。这件事情关系到作者写这部巨著的根本出发点和总体指导思想,这体现作者创作《红楼梦》宗旨的事情真相究竟是什么?引起不少读者的极大关注。为此,笔者也试作探析。

《豪宴》女主角自刎香消

《豪宴》是李玉作《一捧雪》中的第五出戏,《一捧雪》全剧30出,写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一只“宝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的故事。李玉是明末清初的大剧作家,他创作该剧是抨击“富可敌国,力可回天”的严嵩父子的,意即豪宴自有终席时。“一捧雪”是一只价值连城的茶杯的名字,它晶莹剔透,拿在手中好似一捧雪。这只杯子的主人是当时的太仆寺卿莫怀古。莫怀古为人乐善好事,解危济困,偶遇失时秀才汤勤,结为知己。《豪宴》一出戏演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冼尘而设宴,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把他推荐给宰相严嵩,得到赏识。汤勤从此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不久,“中山狼”汤勤忘恩负义,暗恋上莫怀古之妾雪艳,并向严嵩密告莫怀古藏有珍宝“一捧雪”。严嵩自然不会放过这件希罕之物,莫怀古只得仿制一件献上。汤勤验出是假货后,莫怀古在老义仆莫成帮助下潜逃,不久莫成被同情莫怀古遭遇的总兵戚继光擒获,莫成以自己的首级替主人顶罪,又被汤勤识破。戚继光受牵连,绵衣卫陆炳在办案中弄清汤勤目的,叫莫怀古将雪艳让给汤勤,戚、莫得救。由于雪艳对莫怀古已以生死相许,虽然被逼与汤勤进入洞房,但她用怀揣的剪刀向得意忘形的汤勤下手后,自刎而香消玉殒。

《乞巧》女主角被帝赐死

《乞巧》是清初大剧作家洪昇(1645一一1704)所作《长生殿》中的一折,该剧历十年创作,边创、边演、边改,三易其稿,剧名也由《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最终杀青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洪升的老友毛奇龄作序。《长生殿》中所讲的唐明皇和楊贵妃的故事无需赘述,大意是楊国忠因妹得宠而位极人臣,既而扰乱朝政祸国殃民,引起安祿山借口叛乱。为平息朝廷内外的不滿情绪,楊贵妃在马嵬坡被皇帝忍痛赐死。而《乞巧》中说是楊贵妃在七月七日,到长生殿向天孙乞巧祈愿,巧取鹊桥,让情人相会。恰巧唐明皇也到达长生殿,于是李、楊两人就对天密誓:“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妻,永不相离。”然而,“地久天长”的愿望,终成泡影。

《仙缘》男主角自喻痴人

《仙缘》是汤显祖(1550一一1616)作的《邯郸梦》第三十出,汤显祖是明代著名戏剧家,该戏讲述的是卢生在邯郸店遇仙人吕洞宾的传奇经历。戏里说天门少了一个扫花人,吕洞宾来到人间寻找替生,相中卢生。卢生不愿离开凡尘,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妙计难出,情急中送其一枕,然后有了卢生的黄梁一梦,卢生终于大悟,跟吕洞宾到天庭做护花使者。戏中关键内容是众仙警醒卢生的叙述。张果老说:“你虽然到了荒山,看你痴情未尽,我请众仙出来提醒你一番。”众仙就逐个演唱《浪淘沙》来点悟。

汉钟离: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曹国舅:甚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蓝采和: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韩湘子: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何仙姑:甚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众仙唱后,卢生一一答谢:“我是个痴人!”表示心悦诚服。

《离魂》女主角死而复生

《离魂》是汤显祖作的《牡丹亭》传奇第二十出,原名《闹殇》。戏中讲一对情人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会,私下相许,后来凭一张画像在人间相遇,结为伉俪。两人离别后,由于杜丽娘十分思念柳梦梅而患病,病势转沉后的一个中秋之夜,开轩欲见那皎皎月轮。然而,只见“剪西风泪雨梧桐”,冷厥过去,“残生今夜雨中休”。一曲“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的悲剧,预示着杜丽娘成了阴阳相隔的怨妇。后来柳梦梅终于找到杜的坟墓,掘坟开棺見尸,杜丽娘竟栩栩如生并睁开眼睛,悲痛时刻意中人意外死而复活。

把元妃所点四出戏串联起来,看到作者想讲的另一个完整的故事。剧中恩爱无比的男女主角,因某种在当时不能明说的牵连朝廷的外在因素而生离死別,女方带怨离世,男方怀恋到痴迷的程度,经仙人指点迷津,虽口头承认“我是个痴人”,但心中仍幻想夫妻团圆。

按照红学界公认为《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说法,从教科书确认的作者曹雪芹身上,找不出一星半点将四出戏串联成故事中有关情节的影子。但是,将该故事整体情节,与冒辟疆挂钩,却如冒辟疆与爱姬董小宛的一份鲜活灵动的情爱简历。这就是“脂评”所说的“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之所在;它从本质上揭示了《红楼梦》作者冒辟疆在书中借元妃点戏之举,通过四岀有代表意义的剧目表达自己的深衷。

最近拜读了如皋市人大副主任刘聪泉先生的《寿山石冒襄六面印》一文,从中得知上海博物馆收藏着一方珍贵的有关冒辟疆的寿山石,其石为六面八方连珠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雕刻大师戴本孝在水绘园所刻,珍贵之印问世距董小宛去世已12年,八方印中最有含义的是顶部“忘辱忘怨”的印文。冒辟疆一生中受辱受怨的事情也许有数件,但最让他刻骨铭心终身不忘的事是董小宛进宫并死于宫中,所以在印文中刻着上述四字,置于石印的顶部作为“顶大的事”。这四个字与冒辟疆写给龚鼎孶的祭文时用的“听天由命、忍辱忘怨”八字的含义吻合,所不同的是当初用“忍”后来用“忘”,这就是他后半生始终牵挂的情感之事。另外冒辟疆在垂暮之年的诗中,也有“并州寂寞当还乡”之句,痴想与小宛能再次共舞霓裳,体现了深深的眷眷之情。人是一种有感情的高智商动物,忘辱忘怨谈何容易。作者有决心、有毅力、耗心血,花去后半生三、四十年的几乎全部精力,才完成这部世界公认的、顶级的古代伟大文学巨著《红楼梦》。

冒辟疆后半生点戏与「红楼梦」写作格式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戏曲家,他的昆剧研究在昆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处暫不谈他在多方面的成就,仅就董小宛于顺治八年(1651)逝世之后,冒辟疆经常点演自己钟爱的几部戏曲的现象,探出障幂内的实质内容,找寻他创作《红楼梦》的写作格式。

《牡丹亭》是冒辟疆历经几十年都喜爱看的戏剧。1665年冒55岁,春天王士祯、杜浚来如皋时,辟疆在寒碧堂令家乐班演了《牡丹亭》《紫玉钗》数剧,並赋诗畅饮至次日天曙,王的诗中有“烟际鹭鸶一只飞,吴歌水调欲沾衣”的佳句。可以看出,他在与冒辟疆共同愐怀董小宛。在时隔26年后的1691年,冒辟疆的同人戴重之孙戴晦息来如皋,已经81岁的他仍叫家乐班演《牡丹亭》,让小戴欣赏艺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面对剧中女主角死而再生与情人重聚的场景,仍企望爱姬小宛能够复活。这种至真之爱,就是冒辟疆创作《红楼梦》的真正动力之源。

康熙廿一年(1682)冒辟疆72岁时,户部侍郎曹溶等40多位友人会聚海陵,看戏赋诗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冒辟疆唱和曹溶诗的十首中就有“月宫更羡霓裳舞,纵有周昉画不成”句,这霓裳舞当然有霓裳舞曲相配。也在这期间,洪昇的《霓裳曲》即《长生殿》的创作已经进入边写、边演、边改的第四年。冒辟疆在羡慕霓裳舞的另一方面,自然会因思念董小宛而与该舞中女主角的悲惨结局相联系。

顺治十七年(1660)辟疆50寿时,家乐班演了《邯郸梦》。在贺寿的喜庆日子里,按常情演此剧是不合时宜的。康熙廿八年(1689)春季,冒辟疆79岁时,他在得全堂招待友人吴锵等为他预贺八十大寿时,也让家乐班上演了《邯郸梦》。《邯郸梦》中因卢生用了仙枕做了一场黄梁美梦,在众仙人的启发下,承认自己老是被痴情萦绕而不能自抜。而冒辟疆因爱姬董小宛被迫入宫而又死因不明曾昏死三日,致使他后半生始终对小宛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逢年过节、在寿喜之日,在故人相聚等易于思念小宛的时刻,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让戏班出演相关曲目而表现出来。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写元妃省亲时点演《豪宴》等四出戏,就是在热闹的气氛中深切怀念已故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不合情理,对相关者来说是必然之事。这种高明、高超、高端的写作技巧,庚辰本17、18连回“脂评”称之为“幻笔幻体文章之格式”。如在第16回写贾府上下正高兴于操办元妃“省別院”时,插在其中写了秦钟病危及逝世的内容。眉批中则写道:“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在第119回中,当作者安排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之后,又写他突然离家出走当和尚去了。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这种写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创造,前无古人。这样写既是作者文学水平的真实体现,也是作者思想状况的外在表现。这样的作者只有冒辟疆才能为之,在当时找不出第二个人,这就象“世界上找不出第二片树叶与第一片完全相同”的理论一样,应该具有难以推翻的正确性。

元妃,在清初确有其人,她就是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生前封为宸妃,逝后御赐封号元妃(宫中第一妃)。《红楼梦》的作者如果不是明朝遗民而是清朝出生者,是应懂得避讳而不用“元妃”入文的。从另一角度讲,如果元妃省亲与康熙南巡有关联,仅是关公战秦琼的笑料。事实上元妃生于1609年,死于1641年,当时顺治刚4岁,而康熙尚未出生,有关元妃省亲的故事与康熙南巡活动时空相隔半个多世纪。

明朝出现“雪芹校字”的重要意义

明朝天启四年(1624),一部珍贵的由夏兆昌编纂的《书史纪原》问世,由大书画家董其昌(1555一一1636)写“叙”并题识,书末署“雪芹校字”。

冒辟疆少年时就在明季文学界小有名气而崭露头角,他的《香俪园偶存》诗集于1624年一问世,就受到董其昌的赏识,并将14岁的辟疆收为弟子。当夏兆昌将《书史纪原》携去文学大师董其昌处,请其鑑识时,董大师让门生小冒校点该书在情理之中,尔后由大师题识再刊刻行世。

这位明朝的“雪芹”,绝对不会是被现今教科书指认为创作《红楼梦》的那位清朝人曹雪芹。遍考董其昌在世时接触过的相关人物,结合“校字”这项工作以及改错、添减字的字体因素分析,这“雪芹”非冒辟疆的笔名莫属。而到后来的清朝顺治、康熙时期,冒辟疆用“雪芹”作化名(笔名和化名的含义有别),其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幻笔幻体文章格式”为基础,加上“雪芹校字”佐证,再结合下列三个方面重要因素:

一、《脂硯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评点者对《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作者年龄在“三劫”内并接近“90春光”的提示;

二、清朝初期不允许《红楼梦》作者署真实姓名的政治局势;

三、冒辟疆在写好友龚鼎芝的祭文中自述董小宛逝于宫中的史实。

综合考量,《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冒辟疆的推断,就具有了五面锥体“金字塔”式的稳固性,指认其他任何一个人作了该书,不管你是名人还是权威,其理论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不能使大众心悦诚服。

(钱祖荣:出身于民国末期,大学文化。曾任职于两所军队院校,有编纂的教材和制作的教学片留校。公务员退休,四十多年来间有拙文见于报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