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顺序之谜

(2019-01-31 16:18:01)
分类: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第五回:
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也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
‘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收入了十二位女性。第一幅画第一首诗说的是两位女性,以后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预示着《红楼梦》里一个女性人物的命运结局。在这十二名女子中,她们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

这十二钗的排序,作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从第一钗到第六钗简叙了古今之情”;

请看如下分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首判词首先明写林黛玉,暗地里哀悼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及其忠臣;其二明写薛宝钗,同时期望废除清初的强制剃发令。(参见1

第二首判词是明写贾元妃,暗中悼念了皇妃董鄂妃,董鄂妃其实就是被清廷掳掠进京的董小宛(冒辟疆的爱妾)。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这一事实,清廷不准说,所以要作昭传。(参见2

第三首判词是明写贾探春的身世,暗中悼念了王妃张惜梅,张惜梅就是董小宛的义妹,在明鲁王朱以海逃难途中嫁给鲁王,义无反顾地辅佐鲁王进行反清复明斗争,兵败后投井而死。王妃张惜梅的英雄壮举,正史中没有记载,世人不敢说,所以要作昭传。(参见3

第四首判词是明写史湘云的身世,暗喻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柳如是在清军兵临城下时果敢的投水殉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参见4

第五首判词是明写妙玉的身世,暗喻反清烈士的遗孀吴琪。(参见5 

从五首判词的先后顺序,可看出《红楼梦》的写作提纲。从全书的正面看是“大旨言情”,从全书的反面看则是通过追悼崇祯皇帝、期望废除清初的强制剃发令
、悼念皇妃
、悼念王妃、悼念勇于投水殉国之烈女、悼念反清烈士的遗孀,由重点到次要而逐次展开。这正好暗合了“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从第七钗到第十二钗简叙了风月之债”。

请看如下分析:

第六首判词是描写了贾迎春的“嫁入虎口、悲催致死”的身世。

第七首判词是描写了贾惜春的“勘破三春、披缁为尼”的身世。

第八首判词是描写了王熙凤的“机关算尽、结局更哀”的身世。

第九首判词是描写了巧姐的“阴德罩身、由贵变贫”的身世。

第十首判词是描写了李纨的“望子成龙、命终黄泉”的身世。

第十一首判词是描写了秦可卿的“生死显赫、无奈命短”的身世。

从第七钗到第十二钗,虽都处于薄命司中,但其身世是由悲催到无奈按顺序展开。这也正好暗合了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金陵十二钗的前六钗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和人都有对应,是作者重点昭传的对象。后六钗并没有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和人相对应,仅反映了当时有代表性的闺阁生活,在写作中是起辅助作用的。
    宫门
上的一副对联与十二金钗的前后部分相互对应,十二金钗的顺序也反映了写作的轻重缓急,可见作者的逻辑思维是多么缜密。


参考文章:

1“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的深刻含义
      作者
  冒士模

2、解读《红楼梦》贾元春的判词

3、解读《红楼梦》贾探春的判词

4、解读《红楼梦》史湘云的判词

5、《红楼梦》“妙玉”排序之谜

 

 

2019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