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深刻含义
(2018-12-17 10:07:20)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首判词:
画着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林黛玉 薛宝钗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一、“玉带林中挂”的深刻含义:
首先解读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两株枯木”:1644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历1644年的4月25日,崇祯皇帝望着浩浩荡荡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悲愤难平,登上煤山(北京景山),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参见)一起自缢而亡了。“两株枯木”比喻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两人上吊身亡的两棵树。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玉带是饰玉的腰带,古代贵官所用。比喻上吊身亡的两人中有一人是贵官——崇祯皇帝。
“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倒读即谐其名林黛玉。林黛玉泪尽而死,比喻林黛玉因哭悼崇祯皇帝泪尽而死。
二、“金簪雪里埋”的深刻含义:
首先解读册里的画:“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查“搜狗百科”:金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有纯金和镏金之分。也比喻高贵的妇女。但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头发高高盘起。请注意,古时男子也用簪,但仅用一股簪,女子用双股簪(简称钗),一股金簪暗喻是男人专用的一股簪。“雪中一股金簪”这里点明了是男人专用的一股簪被雪藏了。清初的“留发不留头”的强制剃发令一下,男人的头发被强令剃去,金簪无处使用只能雪藏,这里没用丢弃二字而用的是雪藏,也暗含了期望重新启用的意思。清初强制推行的“剃发易服”令,是满族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强加与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清初时满族男性的标准发饰是将男子的头发修剪成“金钱鼠尾”式发型。具体是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和头后的头发,各梳成一根小辫,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形如鼠尾。所以叫“ 金钱鼠尾”式。因头顶和头后各有一根小辫,书中用“分大顶”和“头上两个丫髻”暗喻。见《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宝玉命将芳官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湘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将宝琴的豆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
满族强迫汉族男人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部分头发屈辱地剃去,严重损害了其他民族的自尊心,激起了其他民族强烈地反抗,《红楼梦》作者也深恶痛绝。可以告慰作者的是:从1644年清军入关直到1912年清朝被推翻,被雪藏了268年的“一股金簪”终于重见天日,延续了二百多年的这一剃发劣政终于被废除。
金簪雪里埋: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对宝钗。指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首判词是明写林黛玉和薛宝钗,暗地里哀悼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及其忠臣。同时期望废除清初的强制剃发令。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