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终闻鹤鸣——“四大名旦”之梅兰芳

(2008-12-11 12:25:37)
标签:

鹤鸣

四大名旦

梅兰芳

京剧

梨园

杂谈

分类: 杂谈

    梅兰芳最近炙手可热,再说轻易不放过周二的半价电影,于是晚九点二十五分看了场陈凯歌的新片《梅兰芳》,放映一百四十五分,就量而言值,好久没见过这么长的。

    只知道梅兰芳是京剧的旗帜,京剧不懂,也没听没看,最多小时候哼过几句革命样板戏,这次在影片中算看过听过最多的了,没象三哥那样就被迷恋上了,一直想他恋的是人。

    整部影片就由三段组成:上段梅兰芳击败十三燕,较有触动的是喜欢京剧的人为啥娘娘腔这么多,还是表现偏见;中段梅兰芳爱上孟小冬,只是红颜知己而以;下段梅兰芳反日寇,概念化流程。总之影片很一般,没一处感动。

    不过要求不高,京剧多了解了一点,梅兰芳多了解了一点。

    奇怪我小孩比我了解更多,贴一篇两月前她写的梅兰芳作文。

           曲终闻鹤鸣——“四大名旦”之梅兰芳

    小鼓击响,携锣音由幕后流泻,哒哒哒,曲始,人还未出。

    已是城春草木深的时节,昏暗的清王朝未年,处于国破家亡之缘的子民们仍未遗弃听戏这件乐事。京剧如薄暮中的火烧云般灼灼生辉。

    光绪三十四年,秋。随科班师傅一同散步到北山的绅士,牛子厚,注定要发掘出伶界的瑰宝。

    “你,叫什么?”面前是个颔首低眉,潮红着脸,微微气喘的孩子。犹记得刚刚他在小树林间练剑,跃起,转身,光影中灿若霜雪,显出不俗的功底。

    “喜群,这是师傅给我的名字。”他略抬起头,夜空般的眸子坚定不移。

    “从今以后,你的艺名就是兰芳了。”

    他的父辈皆是京城名旦,倍受慈禧宠爱,虽继承祖业进了梨园,但他的人生定不同于父辈,不仅是台上的美娇娘,更要成为台下的大丈夫。因为时代变了,轰轰烈烈的变革如同急雨般大弦嘈嘈地奏响。

    一九一零年,十七岁的梅兰芳出演《玉堂春》,以圆润婉约的新式唱腔,一跃成为名旦。也就在这一年,清王朝的统治结束,被白蚁蚀空的宫殿昼夜间分崩离析。从此一番海阔天空的画卷,展开在这位前途无量的少年面前。

    “伶界大王”是他在梨园内被冠名的,可说到底,也就是个伶人。自古以来伶人就如同物件,新奇时被倍加珍爱,失宠时被横加丢弃,王公官僚们向来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梅兰芳深知这个道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个人不也曾风华一时吗?那样锦绣的洛阳,大唐盛世一朝也烟消云散,更何况只是个帝王前献艺的演唱者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难怪子美要叹世事无常了。

    不甘仅作为一位艺人,这正是梅兰芳的特别之处。

    位于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宅,是各界人的聚焦之地,特别是文人。不同于向来被知识分子不屑的伶人,梅兰芳成为了他们的挚友。他与梅党首脑齐如山的合作,更是开创了中国知识界与戏曲界的先河。不但自己热衷于知识积累,梅兰芳对文人的敬重更是有口皆碑,曾受过他热心照料的齐自石老先生就有写诗赞“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空有“博士“称号,也善于创新,为名作改头换面,或是锦上添花,独树一帜,例如《霸王别姬》,梅兰芳使虞姬摇身成为戏中重点,一段酣畅淋漓的剑舞使戏中人的心境跃然而出。又如他自创的时装剧,使中国女性不再是由绸缎束缚,而洋溢着时代气息步入台上。有人曾将程蝶衣与梅兰芳比较,但无疑,他们是截然不同的存在。蝶衣被烦恼丝困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于偏激而伤感。而梅兰芳则一直坦然面对,他爱戏,但不痴。

    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位致力于创新的歌唱家及作曲家,就是吟唱过“北方有佳人”的李延年。也因“善歌为新变声”而有了伶人难达到的身份地位。可惜他因与嫔妃厮混,在妹妹李夫人死后被怀恨的武帝杀死。

    李延年有才,却没有操守。梅兰芳则是二者兼备。

    一九四一年,日寇逼迫梅兰芳登台献艺,怀抱坚定信念的梅兰芳蓄须明态,一步也不退让,他宁可没有收入来源,也不愿向日寇低头。他宁可典卖细软家当,也要维持梅党的经营,所以曾经的著名书房“缀玉轩”也就不复存在了。

    台上缱绻柔情的女子,在危难关头不改丈夫本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两种极端却不矛盾的身份,一个如同阴柔却沐浴大地的月亮,一个如同刚烈却普照众生的太阳,交替而生,在梅兰芳身上完美地统一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彻底改变了人生颠沛流离的伶人形象,不再是“独醉了,殿堂痴步”般的孤寂与不被人理解,而是光明磊落以名副其实的头衔步入艺界,乃至政界。直至梅兰芳逝去,他的光辉仍如脉脉流水,在戏曲界延绵不绝。

    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世间变幻如在茫然四海,遍观是又非是。唯独那道屹立不移的身影,伴琴音映入眼底。

    鼓响渐弱,锣音渐歇,一曲终了,如梅先生的另一个名字,回荡梨园——鹤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牛气冲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