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4年后的相聚——鲁17相聚甘南

标签:
转载 |
4年后的相聚——鲁17相聚甘南
2012年7月,鲁17同学们纷纷告别,离开了美丽的北京鲁院,那些离别时的赠语,鲁院的叶子与繁花,宁静的教室与课堂,院子里熟透的桑葚以及黄熟的梅,真的像一场梦幻般的告别,4个半月,却仿佛已很久,有那样浓烈的感情,有各种人生的关照,有文学里的切磋和畅言。然而,一切都略微地停止,停止在那年北京多雨的夏天。
2016年,同样是7月,由于班主任陈涛老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扶贫挂职,同学们都商议着一场甘南之行,要我想,可能是后来陈老师向鲁院领导汇报了,而领导们认为同学们对于甘南临潭县的冶力关小学及幼儿园一直有着捐赠,出于对助学的名义和热情,学员们可以去和孩子们见见面,体会那种读书的热情,体会同学们的情谊,以及对社会的那种关注之心。
7月4日至8日,鲁17的同学们有近30人齐聚于甘南临潭县,出席和参加这次助学活动的,有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璇、鲁迅文学院培训部主任王冰、鲁迅文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吉民、中国作协外联部亚非处副处长陈涛(陈老师换了另一种身份啊)
老师和学员们7月5日在冶力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助学活动,捐赠了部分学员的文学、书画作品,并捐赠钱物,给每位学生都购买了书包、笔、本子、以及相关的等等文具。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璇代表鲁迅文学院发表了捐赠讲话,扶贫挂职的陈涛老师也真心对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鲁迅文学院第17届高研班班长蔡楠代表鲁17届学员发表了捐赠感言。整个活动热烈而庄重,得到了甘南自治州的领导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当地领导和学生给参加捐赠的鲁院师生们敬献了洁白的哈达,用洁白的哈达祝福藏汉两族人民的友谊纯洁永久,用洁白的哈达表示孩子们对于关注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由衷的感谢。
第二日,同学们还去参观及走访了池沟村,陈涛老师在这里挂职第一书记。纯朴的藏族人民热情而美好,引领大家穿过阳光下宁静的村庄,体会到奔腾的河流,与成长中的庄稼。
临潭县非常美,有冶海天池,赤壁幽谷及高山草甸,7月时间,有着参差的庄稼,有的油菜花还在开,有的已经结荚,有的麦子黄了已在收割,有的还是绿油油的一片,玉米还在抽穗,土豆长得硕大而齐整……
4年不见,同学们显见的更加成熟,却还没有呈现出老态,在学院这种群体里,仿佛那种青春的光芒永远不会消逝一样。
让我以亲切的笔调重述一下同学们的名字,以女生开头,排名不分先后,大致以年龄吧(也不是很清楚哦),春澜、小川、钢音、艳荣、彩虹、炜华、美兰、雪归、旭红、英秀、金铃子、齐帆,还有我;男生:何凯旋、秋野、孟学祥、蔡楠、侯波、马占祥、张爽、高春阳、李孟伦。
那些笑语,那些温暖的交流,那些离开以后的牵挂,似乎是淡淡的,却又有着对于远方的翘望。没有来的同学,大家也一直在微信上交流,还有人捐助。
如果,在平凡的工作中,还有对于远方的眺望,那是文学,如果说在暗淡情绪中,还有对于友情的深深怀念,那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淡淡的同学群。
鲁17,4年后相聚,挺好。10年后,20年后呢?那是文学的更多丰硕,那是天涯海角的再一次人生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