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书目报》2013年12月09日发表——蔡楠:“新荷花淀派”大有可为

(2013-12-11 23:05:19)
标签:

文化

蔡楠:“新荷花淀派”大有可为

                          http://b.xhsmb.com/20131209/news_21_3.htm

http://b.xhsmb.com/20131209/my_images/C05%20%E7%89%B9%E5%88%AB%E7%AD%96%E5%88%92.xml_data_image-3_new.jpg

  蔡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小小说艺委会主任、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新世纪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

  蔡楠是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的。他走上这条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写小说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人生到处充满了精彩的小小说,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精彩的珠子采撷下来。二是由于业余写作,多年来我一直在税务系统做着繁重的公务员工作,没有大段的时间来写作,所以就挤时间写了一些我热爱的小小说。”
  《行走在岸上的鱼》是蔡楠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新荷花淀派”代表人物中的核心地位,迄今仍有非同凡响的研究价值。而《水家乡》则被称为《行走在岸上的鱼》的姊妹篇。两篇小小说两度荣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并被广为流传。这两部作品一篇写鱼,一篇写鱼鹰。人类没有了水,没有了鱼,没有了鱼鹰,生活也会逐渐暗淡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两篇作品的主题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一种主题递进的关系。蔡楠认为《行走在岸上的鱼》是他“唯美”的小小说与“先锋”的小小说的一个分界线,而她的姊妹篇《水家乡》是他能够运用现代的写作手法写出的另一篇作品,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涵的掘进和艺术探索上作出了新的努力”。(杨晓敏语) 孙犁先生是蔡楠崇拜的大师。“新荷花淀派”的“新”,在他看来,首先是相对于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派”而言的;其次,是内容新。孙犁先生笔下的白洋淀和他笔下的白洋淀,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环境、人物还是生活场景,抑或是故事都不一样了;再次,是形式新。蔡楠的小小说多采用现代结构、现代手法,表现了多种形式上的探索和追求。在叙述上,他尽量避开直线型的叙事,多角度、多方位来俯瞰故事,表现出一种实验性和陌生化。即使是他写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白洋淀小说,也采用新的叙述角度,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尽可能地展现丰富的意蕴。
  内容的选择与作家的生活阅历、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关注点以及时代的影响都有关系。正是这个原因,蔡楠才有了关于白洋淀的、关于乡土的、关于反腐败的、关于自然环保的、关于揭示人性弱点及欲望膨胀等等题材的作品。他追求的是外在形式与内在表达的统一。他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好的形式策略能使作品意义增值,更能展现丰富的意蕴。他写每一篇小说,首先都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目标,比如《叙事光盘》按A盘、B盘、快进、慢放来构建故事,《生死回眸》打破常规,由死写到生,完全可以倒过来读;《车祸或者车祸》则是由叙事、说明、议论、叙事四部分组成,都是讲述的一个故事,但一步一步在升华故事。
  谈到对白洋淀的理解和对“新荷花淀派”的定位,蔡楠说,“华北明珠‘白洋淀’不只是一个地域意义上的白洋淀。它是现实的湖泊与其精神家园的结合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洋淀的历史实际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我描写白洋淀的小说也在变化,随着白洋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白洋淀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一个缩影。”
  “白洋淀之于我,正如高密乡之于莫言,约克纳帕塔法县之于福克纳,但泽之于格拉斯。‘邮票大小的地方’成就了他们的文学梦想,让他们走向了世界。所以,我认为‘新荷花淀派’文学也是大有可为的。”25418   

《新华书目报》2013年12月09日发表——蔡楠:“新荷花淀派”大有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