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12-07-05 17:44:29)
标签:
鲁院新儿女英雄传吉民小兵张嘎哦香雪文化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幸福美好、饱满充实的日子过得真快。当热烈的夏季强劲地降临鲁院、我们的校园被一片片浓重的绿荫和生长的激情所笼罩的时候,四个月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经历了冬天的蓄势待发,经历了春天玉兰花和桑葚子的美好诱惑,经历了夏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勃勃,马上就要道一声再见了!
我慨叹时光流逝的速度。二月的最后一天,我穿着棉衣拉着行李和一箱书小心谨慎地来到鲁院的情景恍然如昨。那天,路过沉默的白杨树和结冰的池塘,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迎接我们入校的施院长、温主任、 陈老师热情的笑容。尽管我当时表现的那么懵懂,连鲁院的侧门都不会打开,但那时候春天的花提前在我的心里绽放了。我来自河北,来自白洋淀边。那一方带着魔幻色彩的水域和土地,孕育过“荷花淀派”和“白洋淀诗群”,涌现过孙犁、铁凝、徐光耀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产生过《荷花淀》、《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哦,香雪》等在中国文坛有深深烙印的在作品。因此文学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
我就带着文学,带着对那个石油小城的决绝,义无反顾地走进庄严而神圣的鲁院。我是准备四个月一直生活在这个短暂而温暖的家的。为了文学,为了我四十多年的梦想,为了我余生仍然不会舍弃的文学,我那时候在514属于我自己的房间里当着送我来校的家人的面,大声喊道,鲁院,我来了——
我来了,来自天南地北的51个学员都来了。我们组成了鲁十七。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讲座,研讨,沙龙,社会实践……,篮球赛、联欢会、文学对话、诗歌朗诵会……那么多丰富的活动让我们应接不暇,充满新意和诗意。我们在文学的最高殿堂里开始交流,研讨、论辩;我们带着真诚开始交往,我们喝酒,唱歌,甚至挚情醉酒,放情歌唱。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宽松的氛围里,有时候也难免任性,难免自我,难免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也难免怆然泪下黯然神伤,更难免对月思乡梦返故里……
但无论如何,我们收获了太多的美好。开学和毕业典礼上,中国作协的领导全来了,他们的谆谆教诲,他们的整体出席,让我们收获了鼓舞和激励;社会实践中,白院长、成院长亲自为我们保驾护航,悉心照顾学员的吃穿住行,让我们收获了长者师者的关怀;课堂内外,温华、陈涛、郭艳、孙吉民等老师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生活起居,都对我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收获了家庭的温暖;还有,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互相扶持,互相关爱。在鲁十七和文学馆那场篮球赛中,格绒追美同学脚扭伤了,几个女同学立即跑过去给他做脚部按摩,后来又给他端菜送饭。这些扶持和关爱,让我们收获了友情和真诚……
当然,我们最重要的是收获了文学的馈赠。中国那么多顶尖作家学者、那么多站在知识最前沿的各界精英的授课;辅导老师切中要害的指导和批评,让我们收获了最直接最显著的进步。来鲁院之前,我是一名基层的税务人员,我总是在税务和文学之中徘徊,总是在取舍之中彷徨。当我离开了那种种琐碎和喧嚣,有了这四个月的学习洗礼之后,我的心安静了,澄明了。我明白了我的需要。在我鲁院期间创作和发表的7万字作品里,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新的天空为我打开了,我为自己重新设定了人生之路:我要吸收营养,突破自己,坚定信心在文学之路上走下去,并且要走出自己的风格!
相信,鲁十七的每一个同学都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在这里,我要说,鲁十七是激烈的,浪漫的。鲁十七是内涵的,深度的。鲁十七更是感恩的,真情的。我们会用感恩之心回报有恩之人,回报中国作协、鲁院、省作协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即使将来我们回到各自的岗位,还原到各自的省份,这种感恩也会伴我们一直到永远。我们要用真情对待真情。同学情,师生情,甚至对鲁院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的眷恋之情都是真挚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我们感动一生的就是真情,唯一能让我们回忆起来仍然心生热潮难抑哽咽的也是真情。感恩常在,真情永驻,美好永恒。
时光是把刻刀,会在我们物质的身上,我们精神的层面,我们所有的日月雕刻上不能抹掉的印记。我们每个人也是把刻刀,我们也会在无形的,可感的时光里,雕刻上我们的经验,我们的丰厚,我们的意义,我们的美好。
愿美好在鲁院、在我们心底永远驻留,弥久愈烈。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生如意、一切安好!祝同学们创作出无愧于鲁十七、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