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省作协小小说艺委会组织了首届河北小小说优秀作品评奖。这对促进河北省的小小说创作,检阅创作队伍,培养文学新人,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小小说的创作,也有推动的作用!
燕赵大地,历史上从来是文人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在当今小小说的创作上,更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家:蔡楠,
高海涛,魏金树,赵明宇.......河北的小小说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特别是河北省作协小小说艺委会的成立,组织了多种的活动,促进了省创作的繁荣发展。
这次评比,遴选出来了许多好的作品.特别是新人辈出,予示了这种文体发展的广阔前景。通读获奖作品,觉得各有特色,水平难分伯仲.
总体印象是,都是从生活出发,有真情实感,而且在情节的构思上,写作技巧上,人物塑造上,都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创作的起点高,作品水平高.
蔡楠的《纪念白求恩》写的是一个人们熟知的题材.正因为熟知,所以创作的难度就大.作家采取的叙事策略是:通过细节描绘,着重画出人物的灵魂,突出他的高风亮节.从而使历史的题材,在今天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个案,我们得到的是恢复传统道德极为重要这样一个深刻的启迪!
赵新《三乘三得八》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使用的是反衬法:有意用大量的笔墨写赵泰"扣门儿":开店不许赊,卖洋火多收了不懂数的小孩四分钱.给读者造成人物极为"悭吝"的印象.而最终事情真相大白时,使我们领悟赵泰用特殊的方式促使小孩上学的良苦用心.这篇小说,无疑吸取了冯骥才小说<苏七块>的精华.
赵明宇的<温少庭>对一个老战士博大的胸襟,真挚的深情,写得力透纸背.,感人肺腑!
魏金树的<一只蚊子嗡嗡>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批评.但他写得"很另类"——这正是小说的特点.首先,是采用戏谑式的笔墨,用类似"黑色幽默"的写法,极尽讽刺夸张之能势;其次,用结构的对比:同一事物,同一人物,两个不同的结局来进行抨击,显得新颖活泼.
王庆献的<挥舞的哈达>那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画,令读者心驰神往!
限于篇幅,评论很可能是挂一漏万,须读者自己细细研读.
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话,我以为,是有的作品写得也不错,生活气息很浓,但小说的要素似乎少了些(如情节\人物等).如果作为散文,倒不失为上品.还有的小说写个人的际遇,个人的情感,还缺乏普遍的意义与深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