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小小说作家网“《白洋淀》新书首发式”上答文友
(2010-08-22 08:25:42)
标签:
白洋淀首发式文友作家李荣河北杂谈 |
在河北小小说作家网“《白洋淀》新书首发式”上答文友问
柳河金石:请问 蔡老师是怎样走上文学之路的?有没有辛酸的历程?
蔡:不一定非得有辛酸的历程才走上文学之路。但确实走上文学之路是很艰难的。上世纪80年代,新时期文学大行其道,我迷恋文学,中学时代开始写小说,为此放弃了高考,回乡当了民办教师,想凭文学杀出一条血路,找到通向自己理想的人生之路。几经坎坷,多年奋斗,孜孜以求,失去了很多别的机会,唯独对文学痴心不改,期间酸甜苦辣自然很多。但毕竟已经走过,走到今天,从农村到城市,从无名到有名,虽然没有升官发财,没有大的造就,但无怨无悔,自得其乐。
李荣:请问蔡老师今后在小小说路上有何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写小小说兼做好小小说艺委会的工作。小小说还要写白洋淀系列,同时着力与大家一道,组织活动,推介新人,推出作品,共同打造河北小小说作家队伍。
李荣:蔡主任打算如何发挥河北小小说艺委会的作用?河北小小说艺委会有哪些打算?有哪些计划?
蔡:河北小小说艺委会要立足于团结小小说作家,多组织活动,共同研究,整体出击。开始和即将开始的工作有:在《北京精短文学》、《无名文学》河北小小说作家实力展;有何小小说作家网联办的2010年中国“蚂蚁之星”选拔赛;有步骤的在各个地级市成立河北小小说创作基地,第一个将定于9月份在承德建立,届时又金石牵头搞个挂牌仪式和年会;出版一套小小说明星作家丛书;搞一个小小说征文大奖赛。等等。
柳河金石:请问蔡老师。您怎样认为细节是小小说的生命一说?
蔡:细节决定成败,不单单是说的做事情,做小说也是这个道理。好的细节能对塑造人物、推动故事发展,丰富小小说的主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小说最忌讳特概括的、特干巴巴的东西。
刘秀娟:请问蔡老师写小小说有捷径可走吗?
蔡:有,那就是多思考,多研究,认认真真得写。
女人花:请问蔡楠老师您怎么看待八十后的乡土作家?
八十后的乡土作家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想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写法。要多沟通,多理解,尽量创作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
女人花:请问蔡老师您的那些小小说都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或者状态下完成的?
蔡:这很复杂。写作与心境有关,无论喜怒哀乐皆可能产生作品。但作品的表现自然就有了不同。其实写作很难进入状态,进入状态后的写作又是与原来的初衷不尽相同的。什么样的环境和状态都有作品完成过。
拙农:蔡老师,我没上完初中,在学校也不喜欢语文。现在上网后喜欢上了帖子,能学习写作吗?
蔡:写作与学历无关,靠的是爱好和灵性。高学历的不见得能写出作品,但没有学历的能到大学里讲文学的很多。
刘秀娟:请问蔡老师你写的小小说都有原型吗?谢谢!
蔡: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当然有的有原型,有的是综合的,还不止一个。但已经不能等同于生活中的人了。
蔡:语言和叙述。我常说,能够体现一个小小说作家功力的元素有两个: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是叙述能力。作家是借助语言来叙述的,小小说的叙述形式实际是语言的冒险形式。它可以不讲究情节因果线性链和严密的逻辑,也可以以人物为中心的地点、事件不统一,人物身份也可以不确定,但叙述者是无处不在的,叙述的视角是随时变化的。也就是说,小小说可以作为另一种人生、另一个世界而存在,抵抗着现实的世界或者历史的世界。
君辉:写作很难进入状态,就是觉得有很多素材想写,可真正坐在电脑前,却又不知如何写起,也就是说总找不到一挥而就洋洋洒洒挥笔而成的感觉,这样也就没有了写作的乐趣。这样是不是所说的很难进入写作状态?这样的写作是很痛苦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羞于见人的,请问,蔡老师有何体会?该如何处理?
蔡:有很多写作者都有这种时候。这时,千万要放下包袱,不要有我在写小说了这样的感觉。要让这种感觉消失,只记住你在表达,在叙述,在用语言抒发你的所思所想就行了。这样你才会自然的走进你的人物、你的故事、你的小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硬写。反正你也是写不下去了,你就顺着你的思想飞翔下去,写到哪里算哪里,写着写着,你就进入状态了,你就有乐趣了。这样兴许能写出好作品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