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全:浅谈蔡楠小小说的人文情怀(下)
(2009-06-20 08:18:56)
标签:
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关怀现实主义蔡楠北京文化 |
分类: 评论家言 |
四、现实主义批判中突显人文关怀
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名著大都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精神。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以及这一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此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在他们毕生的诗歌创作中,也都给后人留下了不同数量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千古传颂,至今不衰。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元代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在他著名的悲剧《窦娥冤》中,寄寓了他对当时蒙古族上层分子所进行的无情批判和严厉谴责,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蔡楠恰好继承了他们的优秀传统,在社会转型期变革的艰难和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的艰难的时期,他的作品更多的关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存、人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等等,突现在对人生命的关注和对社会阴暗面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寇云锋先生也曾说过:“蔡楠小小说读起来有一种沉甸甸的份量感,往往从审视灵魂的角度,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来展示人物的理性思维和非理性行为的内在联系,更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和人的真实。”⑧但是蔡楠的作品不单单只是对现实的真实还原,而是通过现实的还愿去剖析其根源,和对未来的积极探讨,表达了对社会对民族的忧虑,无时无刻体现出他的人文关怀。这体现在:
(一) 理性认知,无情的真实;感性情感,柔情的悲悯
有人说蔡楠十分理性,是一个冷峻的刀客,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他在小小说创作中以敏锐的目光、深层的思考、大胆的笔触描绘出隐含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无情的真实去揭示现存社会弊病,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其实并不全是这样,理性刀客也有感性一面,虽然在蔡楠的作品中总是对受着物欲的驱使而放弃道德情操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很少有类似大团圆的完美的结局,但这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表现人文关怀时选择的是一种悲剧的形式而已。蔡楠在谈到他的作品为什么选择悲剧结尾时也说过“我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苦难、挣扎、倾轧、挤压、追求、破灭……普通人物的命运大抵如此。再者我喜欢悲剧美,愿意通过悲剧的形式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⑨我们从他创作目的可以看出,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在表现人生追求的价值时自觉地选择了悲剧,人文关怀通过背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能唤醒人们对爱与善的追求,原来在冷峻的刀客背后具有悲悯之心,蕴藏着温情一面。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的温情体现在恶对善的征服。《蓝晶晶变成哑巴的过程》里的美丽而能歌善舞的大学生蓝晶晶,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一次次非人性化的遭遇之后不会说话;《飞翔或者冰清化蝶》的冰清超凡脱俗、任性、不合时势,只想一心的写作。她不想到银行工作,手一沾到钞票就恶心;她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进文化局,她要书籍来清洗一切。另一方面,她又不是一味的固执和妥协,到后来,她甚至把准备空白留给男友的自己献给了那个姓颜的局长。一个纯洁的灵魂,遭遇污浊世俗的逼迫,最终无奈化蝶而去。现实中的冰清讨厌污浊肮脏的现实,并努力的坚持自我的完整,保持冰清玉洁,但到最后却还是被世俗污染了,所以她强烈要求走出世俗世界,她选择了化蝶飞翔。《鲁米娜心里的几个关键词》的鲁米娜在一家单位做了十年的打字员,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耗费掉了青春和健康,却一无所获,甚至连临时工的位置都保不住了。在极度的绝望中,反而充满了疯狂的幻想:转正、涨工资,甚至当领导。看着周围的人或升官或发财或同自己一样停滞不前,激情燃烧之后的幻灭感悄然而至,鲁米娜感到无奈,曾经的梦想无处寻觅,面对着现实的困境,隐藏在她心中的欲望开始膨胀,善良开始下落,罪恶一步步上升,最后占据着她的纯洁心灵。
我们再看《我看到孔木哭泣的眼睛》的孔木,诗人,一个真诚而忧伤的名字。孔木爱好诗歌,诗歌是他的理想是他的灵魂,他热烈的追寻着诗歌。诗歌使他赢得了美人归,也使他更加痴迷。他有宏大的理想,他想出诗集,可生活的无奈使他的诗人梦灰飞烟灭。然而,孔木就是这样一个真诚的诗人,为了诗歌,他向无奈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他将厂里一堆废机器自己做主卖给了金属回收公司。诗集出版了,工厂开除了孔木,用诗的浪漫赢来的妻子也离开了孔木,于是,在大街上多了一个穿着黑色风衣、像一只孤独的大鸟的流浪汉孔木。孔木是一个悲剧,文章一开头就写了孔木死于非命的情景,向世人渲染了现实悲伤的基调,现代社会形态日益复杂化。孔木的死,既是对现实的控诉,也流露出蔡楠这位在探讨社会问题、寻求出路的作家面对现实的苦闷与悲愤。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品德高尚的人总是经不住物欲的利诱而堕落,或者他们在生活中的“恶”威逼利诱下依然坚守那份道德底线,但是却得不到好的结局,善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恶总是征服了善。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丹纳在《巴尔扎克论》中说,《人间喜剧》中热衷描绘的是“遍地的腐化堕落”,“在煊红的月亮下,无数扬眉怒目、狰狞可怕的人形被强烈地烘托出来,比真的面貌还要神气,有活力,有生气;在这人群里蠕动着一片肮脏的人形虫、爬行的土呼虫、丑恶的娱蛤、有毒的蜘蛛,它们生长在腐败的物质里,到处爬、钻、咬、啃”。 可见,蔡楠十分理性的看清现实,通过挖掘社会的原本美好的东西,然后通过小小说的艺术手法毁灭给人看,让读者从人生悲剧中才能更为强烈地感受人生价值的意义。
蓝晶晶为什么会变成哑巴,超凡脱俗的冰清为什么会化蝶,有理想的孔木眼里为什么含着泪水,鲁米娜心里为什么会有不解的疑惑,他们抑或真诚,抑或高洁,抑或对理想的坚守,他们是善良的代表,但是他们在恶的影响下,无不被社会遗弃,以悲剧结束,这也是作者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美好的事物在悲剧中变得崇高吧。通过写好人总是没有好报,恶总是对善的征服,更显其悲,更更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化人的目的。其实作者也是于心不忍的,在他的字里行间总不免流露出对恶的痛恨,对善的怜悯。
(二) 反腐倡廉渐入“深水区”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性质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腐败现象。反腐败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于人文精神来讲,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现实批判性,而反腐倡廉则是现实批判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反腐倡廉引起各国作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文坛广泛研究的对象。近年来,我国在狠抓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在抓法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设权、授权、用权、督权等方面还存在失当、失误、失范、乏力等问题,个别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因为严重的腐败犯罪行为,而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处,但腐败仍呈现不可遏制之势,现今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顽症。⑩
蔡楠作为一个极具人文精神的作家,始终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在独特的阶段,那就是关注反腐倡廉这个层面,通过虚构或者还原人们的生存状态中的种种景况,对其丑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他精神的坚守和呼唤人性美的情怀。然而,反腐倡廉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很多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蔡楠作为一名先锋作家,他创作的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小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他如何才能在反腐倡廉这个体裁小小说当中推陈出新,与众不同呢?这体现在:
1、小人物“嗜官”情结
官场文学大多数给我们是千篇一律的印象,一是描述民众对官的抵触心里,二是描写官场生活,不同层次官员心理。蔡楠和一般的反腐倡廉的官场文学不同,他从写小人物对反腐倡廉的态度这个小角度入手,向现实的广度有所发展。
例如,《过程一种》将焦点落在小人物身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平民,从寻找一个人开始到等待,到进入办公室,到成为秘书兼办公室主任,到成为行长,然后在金钱面前迷失,最后转入到寻找的人的归来,告诉人们贪污不只是可能发生在当官者身上,面对金钱,一介平民同样会迷失方向。《鲁米娜心里的几个关键词》这篇作品,主人公原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科员,已经走入了一个意念误区,她所幻像的几个改变困境改变生存现状的方法都不是正常的渠道和手段。《其实梦着就是醒着》中的诗人发梦幻想自己成为县长,逐步腐化的过程。
从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生活当中的小人物,他们都有着一种“嗜官”情结,希望一朝当官飞跃枝头变凤凰,利用手中的权利过上糜烂的生活。腐败原指钱权不合法的交易,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权,腐败在他们当中是很难成立,但是令我们惊奇的是,腐败的思想却植根于他们的头脑,他们都希望假如有朝一日能腐败,必定也会腐败它一回。蔡楠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震惊的信息,目前有这种思想的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腐化思想成为平民化。腐败思想平民化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如果任其发展,必会使腐败成为理所当然。如此,还会有人再厚着脸皮大骂腐败吗?即便是还有那么一些舍生取义的“不识时务者”,也只能是徒唤奈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腐败思想却渐入民间,且有泛滥之势,社会还能和谐发展吗?蔡楠通过对小人物精神状态的关注,突破了腐败都是以大官员、有钱人为描写对象的局限,让人警醒,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作用。
2、前卫创作方式成为反腐倡廉新亮点
蔡楠具有非凡想象力的作家,在写作上总在求新求变,抛却传统的省力的结构形式,不断尝试不同的叙述角度和新的表现形式,创作方式显得非常的前卫,例如叙述结构的前卫,《叙事光盘》竟异想天开地用VCD的叙述结构;《张目在一天的片段》巧妙地运用犹如电影镜头切换的方式;内容理解设置的前卫,《车祸或者车祸》、《关于年乡长之死的三种叙述》分割成“叙述一”、“叙述二”、“叙述三”三个同中有异的文本,赋予事实的多重含义;叙述者变幻的前卫,《谁送你上路》,一下子把自己推到讲述者的地位,采取第二人称;表达方式的前卫,《一波三折》巧妙地运用否定、肯定,然后再否定、肯定的方式,灵巧地向我们揭露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蔡楠把他前卫的创作方式运用到反腐倡廉的小小说创作中,改变了以往一贯只注重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刻画的老路子,为小小说的创作方式增添了新的活力,扩展了反腐倡廉小小说的写作空间。人们在读蔡楠反腐倡廉的小小说时候,都会被他这种前卫的创作方式所吸引,阅读期望大大地被提高,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的快感也被关怪离奇、出乎意料的情节所激发。这些写作方式的突破,都是以往的腐倡廉的小小说无可比拟的,因此说蔡楠是前卫小小说作家是合乎情理。
结语
本文以人文精神作为切入点,梳理了蔡楠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以期对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一点借鉴意义。蔡楠的创作批判了当代社会过度物欲化的倾向,以及在此价值指引下人性的变异,同时也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社会现实人们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思考,质疑着我们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现代社会过度物欲化带给社会的残害,在现实主义批判中突显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没有具体的规章条例可以遵循。如何将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分析继续深入下去,是本文仍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