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蓼花吟》是一篇历史小说,讲的是宋辽时代的历史往事。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是证明了小小说写作的多种可能性。这样恢弘巨大的历史往事,小小说也是可以完成的;二是叙述角度新颖。小说用第一人称——一个从良的歌伎斯兰来叙述。用她的视角来看雄州知州何承矩,来体现何承矩的诗才、将才,来表现她对何承矩的崇敬,对他雄才大略的钦佩等等。三是小说很有意境。通篇带有音乐的旋律,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优美的意境和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糅和在了一起,才显得作品具有艺术上的感染力。
《蓼花吟》的这三大特点,对我们写作很有启发。
但我还有一些建议。我觉得,用北京话来说,这篇小小说讲了一个全虚全影儿的故事。何承矩如何设计、做出商女不知亡国恨这样一种姿态来麻痹敌人,以利自己休养生息,然后反击敌人、计谋得以实现,最后取得抗辽胜利。这个叙事太完整了。我个人觉得,还可以切入一个更小的角度来折射题旨。就命题而言,这里面最悲惨最悲壮的是何承矩的设计不被黄懋所理解,反而遭到斥责。我觉得这种人生的误会或许会有更多的超迈于故事久远的启发。在今天看来,会带有更久远的启发和深思。如果命题上从这个角度敷衍发展,我以为会使小说更富蕴藉。
注:4月1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小小说之夜”暨《中国小小说50强》研讨会上,蔡楠朗诵了小小说新作《蓼花吟》(发表于4月14日《沧州日报》第3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当场做了点评。其后,谢志强也作了短评。他说,读蔡楠的《蓼花吟》,我一下子想到了孙犁的《荷花淀》。他一开始写景、写花、再写歌,写人,然后写了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他就这样静静地写景,写景的背后写了战争。
在战争的背景之下,静静地写了人物,写了人物与战争的关系。我觉得他写作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