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叙述的魅力
(2009-03-02 12:08:01)
标签:
小说陈勇文化 |
分类: 评论家言 |
叙述的魅力
刘海涛教授指出:叙述个性的形成是叙述魅力产生的基础。“(《现代人的小说世界》第160页)
微型小说家邓皓也说过:因为受小小说本身特点的制约,小小说在创作中往往打破一般小说的那种平铺直叙的呆滞的语言格局。”
《关于年乡长之死的三种叙述》,打破了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个性,因此,产生了一种叙述魅力。
这篇作品实际上是由三篇小小说联缀而成的。叙述一,主要讲年富力的婚外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者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小姨子。作者这样写,有其良苦用心。试想,连小姨子都不肯放过年富力,对其他女人则更是有恃无恐了。叙述三,写他行贿县委书记穆天。结果,穆天被双规,他也拔出萝卜带出泥,副县长的美梦只好化为泡影。
如果将三篇小小说分别发表,未尝不可。但那样的话,人物形象就显得单薄,故事情节就显得单一,思想容量和艺术特色就显得单调。三合一则完全不同,给读者阅读带来强烈地冲及波。
一般而言,一篇小说通篇都是叙述语言的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但是,我们欣赏蔡楠的小说时,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
何也?
我们似乎从白小易一段话中,找到了正确答案。他说:“微型小说里叙述的内容最理想的效果应该是不具体的,不固定。不具体就是多留空白,由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而不固定,则使作品的情节与人物命运保留最大限度的变化余地。”
叙述一至叙述三,分别写年富力人生道路上三个故事,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叙述一写得比较虚,那个神秘电话是谁打来的?主人公为什么很看重这个电话?小说留有很大的空间,让读者去思考。叙述二对姐妹二人的结局,叙述三对老婆孩子的表现,均未作交待。
这样,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就出现了不确定性,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2007年12月9日于湖北监利养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