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商报》10月14日发表程炳正文章
(2008-10-31 19:51:56)
标签:
中国图书商报行走在岸上的鱼水家乡蔡楠文化 |
分类: 评论家言 |
蔡楠改变了小小说的质地 |
本站原创 |
(2008-10-14) |
○程炳正(评论家) 《天晴的时候下了雨》是蔡楠的第7部作品集,也是他从事小小说创作20年的作品精选。全书分5部分,共计78篇小小说佳作。其中90%的作品被各大名刊选载,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重要奖项。因为这些作品,蔡楠被中国作协授予“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称号,被评为“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被称作是中国小小说的“标志性作家“,被称作是中国小小说领域的“乔伊斯”和“福克纳”。 在当代小小说领域,蔡楠是能够把传统语言、现代结构和人文精神糅合到一起的一流作家。他的小小说系列,朴素而沉重,现代而现实,混杂着爱的忧伤和咏叹,不由让人心头掠过一丝战栗。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优雅的叙述风格,对节奏和色彩的敏感,携带的哲理、寓意、象征意味等手法,给新兴的小小说文体创新,带来无限度的拓展和延伸。 成名作《行走在岸上的鱼》惊世骇俗,评论 家王山先生说它是“一篇几近可以传世的作品”,作家宗利华说它有着“内容与形式在表达中的和谐统一”。《行走在岸上的鱼》传导着多层面的文化信息。作家用诡异的题旨——颠覆了鱼儿离不开水的定律;以唯美的笔调——红鲤鱼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鱼一样的鸟儿,树叶一样飘浮的渔船;用梦幻一般的结构——迂回穿插、意象营造、循环往复的手段,迷漫着诗一般的奇妙效果,用强烈的批判意味,不动声色地解构着现代文明在提升着人们生存质量的同时,囿于人类无节制的欲望,正在把难以负重的大自然,一步步挤得窘迫无奈……《水家乡》是《行走在岸上的鱼》的姊妹篇,由三题组成:鸬鹚——鱼鹰——老等,写了一只鸟的传奇经历。读来起伏跌宕,催人泪下。《行走在岸上的鱼》述说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渔业捕捞使水里的鱼逃避上岸,无奈成为一种变异的品种。《水家乡》在思想内涵的掘进和艺术探索上则作出了新的努力,在这里赖以栖息生存的丰茂水泽正渐行远去,和人的泪水一齐趋于干涸,野性的水鸟已颓为“老等”,人和动物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怅然垂泪,同病相怜,无处可遁。 蔡楠改变了小小说的质地。他的小小说,既有探索者的高度,又有写作者的厚度。因为他以对小小说文体形式的迷恋探索,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车祸或者车祸》、《关于年乡长之死的三种叙述》赋予事实的多重含义;《1858年的歧口》采用大炮式叙述;《生死回眸》的倒逆式叙述;《1963年的水》的胎儿的叙述;还有《左腿说话》、《无鸟之城》的荒诞;《影子离我而去》的反讽;《脸》的变形;《水家乡》、《猫世界》的童话色彩……蔡楠排斥着传统的写作手法,认为小小说是一种创新形式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内容的外延,而且是内容的拓展与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