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
门
(美)克里斯托弗·莫利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感动理由】
怀着希望推开那扇门
读到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哲理散文《门》的时候,我感到我的一扇门关闭了,而另一扇门打开了。那时候,我正在为工作上的一件重要事情奔走,事实上,因为有人从中作梗,事情没有成功。于是,我放弃了官场上的竞争,开始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写作上。我把一扇门的喧嚣和痛苦关闭了,我重新打开了一扇门的清净和快乐。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在这里,开门和关门是有其象征意义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而是特定语境中具有特定意义的“门”,是能够透视出诸多人生感悟的“门”。“关门”是“最终判决”,是“一个结束”,是“绝望”。开门是一种“未知的情趣”、“快乐的闪现”、是“安慰”、是“希望”,它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留的,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对过往一切的怀想和留恋甚至勉强挽留上,我们要把过去的一切不愉快留在那扇门里。我们开始打开另一扇希望的大门。当你打开后,你会发现门里别有洞天,风光无限。
作者说,“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这是对生活的慨叹、对生存的无奈。作者还说“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这是对生命的怀疑。是应该批判的。实际上,各式各样的门存在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也存在于我们波澜壮阔的现代生活中。一扇门,我们需要关闭,另一扇门我们需要打开。我们既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也不能把门一关了之。我们要在关门的刹那,总结出一条甚至几条人生的哲理,然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用青春和活力,用努力和奋斗,去真正的开启另一扇生命之门、情感之门、心灵之门、成功之门。
【精品自荐】
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怀念母亲
蔡楠
母亲坟上的青草荣了又枯,枯了又荣。掰指细数每个悲痛的日子,不觉间,母亲离开我们快两年了。
两年来,我始终不敢打开记忆之闸,不敢让回忆在我的脑海里形成汪洋之势,甚至不敢写一些回忆母亲的只文片字。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多少次我看到别人依偎着母亲,搀扶着母亲,或者呼唤着母亲,歌唱着母亲,抑或提到母亲二字,我就悲从中来,泪水便会淹没我不再年轻的眼睛。
由此,我和母亲感情之深可见一斑。我们姐弟6个,只有我是男孩。千顷地,一棵苗,母亲娇我,宠我,疼我,惯我。早些年日子贫寒,母亲把细粮和最好的食物全都留给我。不管是老的父亲,大的姐姐,还是小的妹妹一概都吃粗粮。,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还把我搂在怀里一边哄婴儿般唱着“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一边嗡嗡地摇着破旧的纺车。一灯如豆,纺线长长,宛若庄户人漫长艰苦的岁月。
母亲有气管炎。那是生我那年落下的病症。那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忙完生产队的活计,又背筐到河堤打草,好卖个钱贴补生计。母亲干活是快手,在生产队干活,割麦锄地在女劳力里总是第一名,连一些男劳力也不是对手。母亲很快就打满一筐草,起身去背时,也许由于筐太沉,也许由于饥饿没力气,一下子没背起来,还抢倒在地。据赤脚医生说,母亲缓过劲来的时候,嘴里咳出了一口鲜血……
有气管炎的母亲从不知道爱惜自己。在生产队里仍然挑重活脏活累活干。家里女孩多,劳力少,母亲是想多挣点工分,好在麦收秋后多分点口粮啊!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母亲更是匍匐在自己的土地上,与同样热爱土地的父亲一起坚强地在十几亩地里耕耘劳作着。别人家有农用拖车,我家没有。耕耩锄耙,运肥收割,我们就用小驴车。小驴累了,母亲就抢过绳套当驴使。常常是别人的庄稼还没收上来,我们的下一茬庄稼苗早就破土而出了。只有这时,母亲才肯歇一口气儿。
靠着父母的勤劳,我们小兄妹三个花费着父母的心血上了学,后来又在城里找了工作。三个姐姐也出了嫁。孩子们鸟儿一样地从父母的巢穴里长大、出飞了,只留下孤寂的筑巢人和一座空巢。最不能容忍的是,我不仅自己飞走了,还把老婆孩子都带走了。要知道我的一双儿女也都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没有我的日子,孙子就是她的寄托啊!进城的那一夜。母亲的咳嗽声好像比以前激烈了许多也响亮了许多。早上,我想打退堂鼓,可母亲却坚定地把手一挥说,还罗嗦什么?俺和你爹不就是盼你们有出息吗?你们进城,是爹娘的脸面呢!说着,一把抱起她5岁的孙女,头也不回地向车站走去。
母亲坚硬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柔软的心。她敢做敢为,豪爽慷慨,对强者敢于碰硬,对弱者又极尽女人的温婉寄予了无限的同情。石头嫂愚笨懒散,不会女工,母亲常常替她一家缝缝补补,还把我们穿剩的衣服救济了他们一家。傻彩是个有爹没妈的半痴呆的姑娘,缺少母爱,一年365天涎水沤得下巴通红。母亲总是把她领到家来,不仅从我们的手上夺下饭菜让她吃,还做了几个水巾替换着套在她脖颈上,以干燥她的下巴。母亲还是个热心的媒人,她不知成全了多少对因年龄大条件差寻不到媳妇的老小伙,使得我们村的光棍儿比例连年下降……
父母眷恋乡土,生就的土命。我多少次劝说他们跟我进城来住。可他们死活不来。年近古稀还在责任田里自食其力。母亲就是在簸豆子的时候,由于过度用力,突发脑溢血的。
后来就是4年的轮椅生涯。我们用了能够开到的药,跑了能够跑到的医院。最终也没能使母亲站立起来。眼见着母亲日渐衰老,如老树在一点点退去他生命的绿色;如蜡烛枯竭了脂膏,一点一点地黯淡了她的光芒。我们回天无力,只能痛感生命的无奈和命运的不可逆转。
母亲终于在2004年7月9日驾鹤西去。可我,这个她爱了一生疼了一生宠了一生惯了一生的儿子,在她临终前,却还在工作岗位上。等我得到她病危的消息开车从城里往回返的时候,竟然赶上了堵车。绕了两个多小时赶到乡下时,母亲已经停止了输氧,身体正在变凉。父亲说,你妈刚刚还在呼唤着你的小名呢!
娘,我的亲娘啊!我抱住母亲嚎啕一声,哭昏过去。这时天空一道闪电,大雨倾盆而下。
母亲真的是驾鹤西去的。大雨下了三天,等到母亲出殡那天午后,天就突然放晴了。后来人们的传说是,一群似鹤似雁的鸟儿飞落到我家的上空,把一堆堆乌云驮走了,好让母亲清清爽爽上路。鸟儿飞去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正是我们墓地的方向。我想:鸟儿驮走的,不仅仅是乌云和暴雨,还有我母亲的灵魂啊!
清明时节。我跪在母亲的坟前焚烧完纸钱,又为母亲点燃了三棵香烟。在阳光里,在冥冥之中,我仿佛又扑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有人说,母亲是儿子心中的太阳。尽管我的母亲不是伟人,也不是名人,她只是亿万母亲中最普通的一个。她不会名垂千古,也不会流芳百世,而且她的骨灰很快就会融入大地化为泥土。但她是我永恒的太阳,她的光芒永远辉映着儿子的一生。而作为她的儿子,我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那个人!
【智慧启迪】
母亲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我生活在太阳下,生活在母亲无私的照耀里。母亲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因此,母亲去世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不仅如此,母亲去世后的那两年,也是我在工作中不太顺利的两年。我也体会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失去了至爱的母亲,真觉得自己失去了太阳的庇护。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几次被泪水所打断。我的眼前晃动着母亲的的纺车、母亲的簸箕、母亲的镰刀、母亲的锄头,还有母亲温柔地抚摸我额头的样子……世界上对你最无私的人、最疼爱的人、倾注着最多心血的人,谁也不是,她就是你的母亲。我爱我的母亲,我必须写写我勤劳节俭、正直无私、敢作敢为的母亲。我要用母亲的大爱来烛照人世间的麻木、自私、冷酷,甚至无情。
我写了我的母亲。我纵向地摘取了母亲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来展现母亲的品质,来抒发我对她的依恋、不舍和怀念。我写她的热爱劳动,我写她的热爱土地,我写她的理解儿女,我写她的侠肝义胆……在我母亲的身上,我以为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劳动妇女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世界上所有母亲的伟大。但短短的篇幅是不能完整地展现母亲的精神风貌的。以后有机会我会用长一点的篇幅,或者说用别的文学样式来写我的母亲的。
我在小说的写作中,是用一种先锋的姿态来对待创作的,我不愿意用惯常的写作手法来结构我的故事,我更愿意尝试一些现代主义的写法来从事我的创作。但这篇母亲的散文,我却用极为平实的手法,用极为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叙述着对母亲、对往事的怀念。感情真挚饱满。我还用了“母亲驾鹤西去”这亦真亦幻的细节,来突出母亲的品质感动了自然界的生灵,收到了很震撼的效果。结尾的直抒胸臆,毫不掩饰我对母亲的爱戴和敬畏,很好地深化了主题。
【蔡楠简介】
蔡楠,1963年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在《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多家刊物发表作品,著有《行走在岸上的鱼》、《叙事光盘》、《生死回眸》、《八月情绪》、《翅膀划过天空》、《蔡楠的博客》等作品集6部。曾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奖项。《马涛鱼馆》荣登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
现供职于河北省任丘市地税局
邮编:062550
电话:13832786958
信箱:cainan888@sina.com
身份证号码:13290319630815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