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札记

(2007-05-23 11:53:32)
分类: 评论家言
 

阅读札记
——写在纪东方诗集发行暨诗歌朗诵会上

李 浩  

     谈及纪东方的诗歌,我想有一点是无法绕过的,那就是诗歌情绪的真醇。应当说,诗歌在纪东方那里,属于一种自然生发,它有较强的生长感、流淌感,带有草根儿的气息。在他的诗歌里,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有粘度的,有轻微口语化倾向,是种较自然的顺接,不设置动荡、波折、隐秘和歧意,而是用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说出,心内的情感跃然纸上。但这样做,诗歌的张力就略显弱了些,回味也略显淡了些。
    我个人喜欢《老家大哥和他的年代》、《我的农民舅舅》这样的诗,我喜欢它们,是因为这些诗接融了“地气”,纪东方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生活境遇,它不平面,那些背后的,背景性的东西替他撑起了诗歌的丰厚。《老家大哥和他的年代》所依衬的,是我们记忆中的一个漫长年代,纪东方展示给我们的,是这一个人面对两个不同内含和诉求的年代的行为,变迁,引发我们的思考却是多向度多层次的。这首诗,至少有一部中篇小说的含量。纪东方平静的叙述却让我的心难以平静,它唤起我对“老家大哥”这个人的吁叹、怜惜和疼感,以及另外的更为复杂的感情,同时被唤起的还有对个人生存的种种反思。《我的农民舅舅》亦是。诗歌,应当有一个“计百当里”感,应当有丰厚阔大的外延,经得起回味,纪东方的这类诗歌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有一部分当属无意插柳。在这类诗中,纪东方借助生活本身的厚重多解,使诗歌获得了重量,这应算是一种“巧力”。前段时间,李敬泽先生在泊头有过一个讲座,他重复了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大意是,文学应当是对我们被矫饰的生活的一种警告。在纪东方的这类诗和多数诗歌中,是没有那种矫饰感的,他有一种质朴的本色。
    我喜欢《假如》,我被它打动;我喜欢《不说爱你》,我同样被它打动;我也喜欢《水杯》、《偶像》、《中秋三题》,它们凸现了纪东方质朴背后的灵光。
    开这样一个“自家人”的会议,我想纪东方的本意不是只想听表扬的,听一些无关痛痒的大话套话的,这不是我理解的纪东方的性格。所以我准备以同样的真诚来指出他诗歌的不足。
    首先“文饭诗酒”,纪东方的部分诗歌还带有普遍的饭味儿,他的酿造能力和酿造火候掌握得还不是太好。我建议纪东方一是要注意对语言的锤炼,话不要急于说出,要问一下,选择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时机来说出,而且,要从某种过于直白的清晰退一步,建立和拓展语词的模糊性;二是要想办法把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粘连的线撑开,别让它过于顺畅地跑下来,要注重对“未说的”“空白的”经营。“文似看山不喜平”。过于平坦,诗的味道就少了。
其二,纪东方的诗歌面临一个现代化改造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诗歌中增强现代性的问题。这大概不仅是纪东方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在沧州乃至大部分中国作家那里,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诗歌的现代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技术问题却是不可忽略的。纪东方兄非常赞同一位名家的真知灼见,他说“真情流露自然成诗”。其实这句话是一个局部真理,细究起来它是谬误的,有害的。真情流露未必是诗,更未必是好诗,你有了想要表达的真情,也必须要为这种表达寻找一个合适的、具有效果的言说方式。真情大约是人人都有的,成就诗人作家的恰恰是对真情表达上的差异所致,且不说创新的要求。在这里,我想以我们身边的,大家都熟悉的蔡楠为例,在一则评论里我曾说过,“他改变了小小说的质地。”是什么,让作家蔡楠在人数众多的小小说作家中脱颖而出,呈现了自我风貌?是他小说的现代性,是他对真情表达手段上的多样性。吴桥杂技是好的,是卓越的,但如果你让我天天看顶中幡怕也会造成审美疲劳,就会变得麻木起来。如果从世界文学几千年的演进中,天天给我端上鲜淋淋的真情,我肯定会对文字造成厌倦。一个驻俄罗斯的大使在他的传记中写到,在最后一年的任期里他天天提心吊胆,精神紧张,怕人家打电话约他去看他看了几千次的《天鹅湖》。我的意思是,真情也有赖于“包装”,它最好是以一种新面孔出现,吸引我了才会构成打动;我的意思是,纪东方是那种很质朴很本真的诗人,你不缺乏真情,它不应当在你未来的写作中反复强调,而应当有更多的顾及。
    再有一点是,我认为,纪东方应当加强自己的整合能力。你的诗,有一部分相对简单,是一种小情绪,有一个闪亮的点就写下了,从而使某些诗的“亮度”太小太弱。我建议你可以做一下“合并同类项”的活儿,把几首主题意旨相通的诗合并成一个,它就有了一些宏大,亮点也多了,就显得精致而丰厚了。
    拉杂说这么多,不当之处,还请纪东方先生和朋友们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