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小说与朋友对话

(2007-04-25 22:46:32)
    在网上搜到了一篇《沧州晚报》发表过的旧文,贴上,存念。

 

用小说与朋友对话
=================== 

──访青年作家蔡楠

 程炳正  王海龙 

 

    1999年,是蔡楠的本命年。旧历的春节刚过,便有三个喜讯随着春风接踵而至。先是《行走在岸上的鱼》获得1997─1998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接着是《生死回眸》获《微型小说选刊》98年度“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优秀作品奖,尔后《生死回眸》又获《沧州日报》黄河杯全国小小说南北擂台赛二等奖。前两个奖是目前全国小小说界的两项最高荣誉,在小小说界同时获得两项大奖的只有他和南方作家谢志强。

   最近,笔者在芦苇初淀、春水荡漾的白洋淀,采访了蔡楠

    

 生活:一只飞翔的鸟

    

    蔡楠从事文学与他的生活道路有关。1963年他出生在任丘大江村。那一年闹大水,庄稼、田园连同庄户人的日子都淹没了。在父母沉重的叹息和艰难的劳作中,蔡楠开始了他的童年。小学,中学,高考落榜,他经历了人生最初的痛苦后,回乡当了一名中学民办教师。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8年。8年里,他边教书,边自学,边创作,边生活,经历了追求、幻想、挫折,再追求、再挫折、再幻想的奋斗历程。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首届毕业生。1991年,他应聘到税务局办公室做了一名临时工,5年后,才凭着一摞发表作品、获奖证书和“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

     谈到生活,蔡楠说:“我走的是一条坎坷之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只背负着沉重翅膀的小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飞不高也要飞翔,我常这样激励自己。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有一片文学的天空,我还相信文学中的的天比生活中的天要蓝,文学中的水比生活中的水要绿,文学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要亲。现在看来是文学给了我力量和希望,是生活铸造了我的性格,成就了我的小说!” 

    

文学:一条游泳的鱼 

   

   蔡楠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时候,他还在读初三。那时正是新时期文学大潮汹涌澎湃的时候,他痴迷在那条文学的河流里,像鱼一样开始了游泳。从此再没回头,直到今日。

    当教师的8年,可以说是他积累生活、思考人生的一段重要时期。87年,他迷上了孙犁,开始了总题为《风景白洋淀》系列小说的创作。《习水》、《水韵》、《水灵》、《焚船》等作品以清新俊逸、色彩明丽、新鲜活脱的灵气和诗情画意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的追求,被评论界称为“新荷花淀派小说”。后来,这一系列,有4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选载。

  进入税务局以后,他从事文秘工作,写信息、写通讯、写综合材料,下乡、采访、送稿,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工作之余,尽管留给文学的时间较少,但他的创作天地拓宽了。这时,他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卡夫卡、博尔赫斯、巴塞尔姆、安部公房还有纳博科夫等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将他的视野引到了世界文坛。他惊奇地发现了再做小说的多种可能性,他开始进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形式上的自由。他这一时期写出了《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寻找我家》、《影子离我而去》,还有后来获奖的《行走在岸上的鱼》和《生死回眸》。这些作品散见于《青春》、《百花园》、《长城》、《天津文学》等全国多家报刊。它们或怪诞、或讽谕、或魔幻、或象征,以深刻的笔触和新颖的形式得到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他的《生死回眸》

   在全国读者评选中,以504 票的绝对优势居于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10篇优秀作品之冠。

    因了生活,蔡楠拥有了文学;因了文学,蔡楠拥有了收获。1993年,他加入了河北省作协;1994年,出版了小说集《八月情绪》;1997年,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2005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的作品也获得20多个文学奖项。这里面除全国小小说奖之外,还有河北散文名作奖,省委省政府报告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散文系列)。

    然而谈到文学,蔡楠却又显出了特有的超然和平淡。他说:“固然,我把文学看得很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小说只是另一种人生。作小说者应本色为人、赤诚为文。我之所以写小说,是因为有话要说。我期待着用小说与更多的朋友真诚对话,尤其是在经济生活沸沸扬扬、文学处于低迷状态、人们需要心灵传递的时候!”

    就在产生《行走在岸上的鱼》的白洋淀边,我们读懂了蔡楠。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作家,更是一个很真诚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砍得不是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