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春天,我和滕刚泛舟扬州瘦西湖。我俩坐在船上,一边听苏北小调《拔根芦柴花》,一边看年轻的船娘灵巧地摇船。滕刚说:写微型小说其实和摇船是一个道理,这么大个游船,这么年轻姣小的船娘,不讲究点技巧或曰技术是摇不动的;微型小说就好比这船,不讲究技巧也写不出精品的!两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到滕刚的《个人履历表》时,我才为他的微型小说找到了注脚。
一、叙述。叙述其实是最见作家功底的素质了。我喜欢叙述的节奏如小溪潺潺,如音乐绕耳,一点一点把你带到风景最佳处、情感最深处。我喜欢叙述的线条如穿在绳子上的彩珠,可以一颗也不少,也可以少一颗两颗,但仍是缀在线条上的彩珠,仍放射出彩珠固有的光芒。滕刚的微型小说就是具备了我喜欢的节奏和叙述的线条。比如《性别》。“1998年某个夏日的中午,张三在他潮湿的寓所接到婚姻介绍所赵阿姨打来的电话,要他立刻到婚介所与女方会晤。”不动声色的开头,不动声色的叙述,滕刚驾驭着张三,控制着节奏和速度,一点一点地带我们走进故事的核心,随着叙述节奏的加快,我们看到了绝色佳人王梅的不可理喻和神经质,看到了张三对于“性别”的烦恼。比如《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一份个人履历表实际是这篇微型小说的线条,它串起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这些彩珠。妻子、儿子、父母、岳父、岳母、叔叔、姑姑、姨妈,甚至情人都是这个线条上的彩珠。各具性格的成员,各具情态的表演,尤其是情人争填家庭成员一节的描写,更是出彩儿。不管线条开始、线条中间还是在线条末尾,滕刚都在精心安排,没有出现偏离,并且让我们在线条的末尾看到线条的完美。
叙述是神秘的直觉,叙述者是明白之人,但往往故意说出或写出谜一般的话或隐喻,而读者却又在设法解开其中的谜。这种解谜又是另一种叙述。滕刚的诸多小说都通过叙述的力量达到了设谜——让人解谜——读者重复叙述——产生阅读快感和神秘感的效果。
二、形式。我曾经说过,微型小说其实是一种形式的艺术,阅读滕刚的小说又使我这一观点得到了印证。100篇小说构成了《人个履历表》,《个人履历表》包涵着100篇小说。100篇小说虽然说不上篇篇都是花样翻新,但小说都适应《个人履历表》这种需求,写出了篇篇小说,实属难能可贵。这种形式的探索包括总体的构思和形式,包括单篇的构思和形式,为我们洞开了微型小说的新天地。我还是偏爱滕刚单篇的形式艺术。比如,创作谈中的《新微型小说》,这篇小说是多义的、含混的,但又是形式的典范。作者把故事和创作谈、把作者和人物,把感性和理性融在一起,出出进进,反复叙事,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就是让读者记住那个悲残的结尾,记住那个重要的细节,去递进故事。通过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观照事件,观照事件的多层面多层次,进而转换视角,呈现一个事件的丰富性。再比如《上下十一年》,用“十二条纪律”作为小说的主体,《个人小结》用一 系列事件和数字来结构小说,还有《三元桥的叙事》以及《个人履历表》第一辑都是形式艺术与故事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三、技术。现代主义小说观把小说看成是一种虚构、一种人工制作,是小说家人为的想像和叙述的产物。从内容上说,现代小说最能反映现代社会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从技术上说,现代小说在形式上最有创新性和实验性,它保持着小说的可能性、开放性和探索性。
滕刚的微型小说毫无疑问的是现代主义小说。这些小说具备了所有现代小说的本质特征。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技术上是成功的。幽默、讽喻、荒诞、虚幻、时空转换、超现实、陌生化、意识流等等在他一百篇作品中均有体现。比如《预感》、《姓名》、《克尔萨斯的下半夜》、《是九月把我遗弃》、《预言》以及异乡人系列就是微型小说技术成熟的代表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