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蔡楠
马新亭
我们衡量一部文学作品优劣,主要是指艺术性,思想性。有的作品思想性不强,但从艺术角度考虑,有独特性和独创性,照样可以流传。有的作品艺术性差,但表达了一种极深刻的思想,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推崇。艺术性指外在的一种形式,思想性指内在的含义。如《尤利西斯》就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最起码在直观上就和别的名著不同,在形式上别出一格。这部书的第一部分全是用对话完成,并且对话不是用“”(引号),而是全部用“——”(破折号);这部书的第三部分近70页,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一气呵成,像一道瀑布,中间没有任何中断,真是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部书的第二部分更是穷尽各种艺术之长。有剧本式,有音乐式,有收支表式,有编年史式,有蒙太奇式,真应了那句话:先锋就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是无为有为。在一部书里,有形式上有这么多变化,是很少见的。
非常高兴小小说界有了蔡楠这么一位作家。为我们摇曳多姿的小小百花园,增添了一种奇卉异草。蔡楠简直就是中国的“乔伊斯”。堪称是一位“形式主义作家”。可能蔡楠的题材没给我们多少陌生感,但形式绝对给了我们吃惊的陌生感。他的这种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大胆突破大胆借鉴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和学习,也为小小说的文体拓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先锋作家蔡楠的小小说是先从题目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拟一个好题目,作品就成功一半。现在文山章海,别说看内容,就是光看题目都看不过来。好多文章就是因为有一个标题,才吸引人去读的。作品的题目如同孩子的名字,好孩子再取一个好名字,相得益彰。传统的文学作品,多以人名、地名、事件、时间、物品命名,如:《简爱》、《安娜、可列宁娜》、《罗亭》、《苔丝》、《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奇婚记》、《三个火手》、、、、、、但是现在的文学作品似乎不同了,更多的是赋予象征意义和诗意,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麦田里的守望着》、《飘》、《廊桥遗梦》、《追忆似水年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了快感你就喊》、、、、、、、每一次的文学革命似乎都是首先从题目开始的。我们的小小说更不能无动于终。 题目如同女人的姿色,菜肴的颜色。内容好坏那是以后的事,最要紧的是首先把你的眼球牢牢拴住。《小心你头上有把刀》、《行走在岸上的鱼》、《生死回眸》、《出售哭声》、《其实梦着就是醒着》、《叙事光盘》、《你该尝尝刀片的味道》、《关键词》、《与清朝姑娘相遇》、《我用你的眼睛看他》、、、、、、这些小小说的题目肯定如磁场,紧紧吸住你眼眶中那两块圆圆的黑黑的吸铁石吧。
与蔡楠见过几次面,其中在井冈山那次印象最深刻。晚饭后,我们两个出去散步,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葱葱,街道两旁的树木如云如海。我们漫步在密密匝匝的人群中。我问他,你那些小小说是怎么想出来的?他说:“小小说就是一种形式的艺术,从开始小小说就以他独特的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新时期的小小说就是从‘结尾’开始的,叫‘欧亨利式结尾’。如果我们人人成年累月天天制造这样的小小说,那这门艺术将走向衰退,走向消失。写小小说就像盖一幢房子,不能像前些年盖千篇一律的‘小平房’,也不能像近几年盖一个模样的‘鸽子楼’”。我说:“你那篇《行走在岸上的鱼》真好!”他接下来一句话,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发笑,他说:“我还想写一篇‘行走在街上的狗’呢。”如果蔡楠不小心能读到这里,请回答你写出来了吗?
蔡楠写过一篇创作谈叫《小小说是创新形式的艺术》。可见他对这门艺术有很明确的定位、思考和追求。他为小小说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形式,在全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开头式小小说”是他的一大发明,《生死回眸》这篇小小说,他倒着写,从一个人的死一直写到一个人的生。一般人的思维是写一个人从生到死。并且这篇小小说还有一个秘密,正着读,倒着读,都行。不信,你去试试看。在蔡楠好多的小小说里,都用了这种手法,先告诉你结局,然后去破解。像这样的作品还有《我看到孔木哭泣的眼睛》、《行走在岸上的鱼》等。“多视角式小小说”是他的另一大创造,每一个物体都有多个角度,有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大多数小小说作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写小小说,蔡楠采取了从多个角度写的办法,运用在小小说里同样很精彩。如:《关于年乡长之死的三种叙述》、《车祸或者车祸》、《飞翔或者冰清化蝶》、《千万别当小说读》等。走进蔡楠的小小说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的小小说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有的小小说用“1)”分段,有的小小说用“A盘、快进、B盘、慢放”叙述,有的小小说用“之一、之二、之三”标题,有的小小说用“[叙事]、[说明]、[描写]、[议论]、”作为自然段的开头等等。这些都给人带来视角上的冲击。??????读蔡楠的小小说,总有点过长的感觉,好多小小说的篇幅都超过了2000字。一些抒情、描写完全可以压压。这样读者会更喜欢去阅读的。多写一段,有时会少一个读者,少写一段,有时会多一个读者。尽量让读者几眼就看完,这样最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