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雪蓑子书《龙》字碑

(2016-12-09 12:01:17)
标签:

历史

文化

佛学

旅游

雪蓑

分类: 知书识理,自圆其说

明代雪蓑子书《龙》字碑

                                                        苏培汉
     明代书仙“雪蓑子”姓苏名洲,河南杞县人,善书,手迹多在齐鲁,书款雪蓑仙子.瀛洲仙史.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等。
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3/5/25/17/27/u87582678_13fa3c0adbag86_blog.jpg

解读港里龙字碑 

莱芜市老年大学  苏培汉 

莱城区港里村东的龙王庙内有一石碑,人称龙字碑。该碑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下来的珍物,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碑面刻有一个草书大字,史料记作“龙”字,认定为雪蓑所书。大字的上部刻有龙的释文,文曰:“龙虽水族,神奇独最。离潜而出,霖雨及物。识高者无能测其形,因谨志之曰龙”。

    直观狂草大字字形,尤龙似蛇,确有蛟龙离潜之状,再经龙的释文点化,上有文证,下有物存,视其为“龙”字,似乎无可非议。但是,细心鉴赏,内中许多疑点难以自圆其说。其一,如此书写的“龙”字,在书法中并无范例。雪蓑是精通书法之人,怎么会杜撰出一个无根无据的草写“龙”字来呢?其二,龙字和龙的释文在碑面上的布位不对。为龙建碑,“龙”字应为主体,理应摆在上位或正中位,为何将释文写到了上位,占了主体的位置呢?这一喧宾夺主布局,既不符合书写章法之规,也不符合供奉祈祷之礼,何故?其三,有文章认定,草书“龙”字是雪蓑用脚踹出来的,此说,即离奇,又离谱。雪蓑是个信教之人,在那迷信充斥的年代,他能在求龙降雨的民众面前做出这种犯忌的举动来吗?再说,用脚踹出的“龙”字,民众能为此立碑供奉吗?种种迹象表明,“龙”字说,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推断而已,并不是狂草大字的真实反映。

    从雪蓑与碑面署名的刘元翰交往关系推断,认定狂草大字为雪蓑所书,这是可信的。因此,要探讨狂草大字的真实谜底,必须对雪蓑行文题句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否则,难以找到此字的艺术真谛。雪蓑文的艺术特点,集中来说即“新奇、诡谲、脱凡离俗。”直观其文,往往被其华丽的外表所迷惑,使之陷入错觉之中。此处的狂草大字,当然也不例外。把握雪蓑行文特点,仔细审视剖析,可以看出,狂草大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字体,而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一个是草写“书”字,一个是玉石的“玉”字,两者有机构成了一个“书玉同体”字。此“书玉同体”,结构巧妙,寓意隽永,美不胜收。内中蕴涵着丰富的施教之言,对此,可作如下分析。

    一、书中藏玉——此为劝学之言。书玉同体可直言为“书中有美玉”。显然,这是讲读书的好处,是“读书受益”的劝言和开导。古人有许多劝学名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黑发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恨读书迟”;“书中自有彦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这些劝学名言,以很强的感召力,激励着人们潜心书山学海,求知明理。无疑,书玉同体字,正是取材于这些名言至语的艺术之作,是对劝学之言的艺术概括,并使之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二、玉琢成器——此为勉学之言。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一块玉石,不经玉工的雕琢,就变不成精美的玉器;作为一个学子,不接受老师的培养教育,就得不到知识,明不了事理,成不了有用的人才。所以,求学者,都应自觉接受老师的教导,刻苦学习,勤奋读书,吃得寒窗苦,方成有用人。

三、望子成龙——此为育人之言。父母望子女成龙,老师望学子成龙,古往今来,概莫如此。那么,所望之龙是什么概念呢?碑面释文明示,所望之“龙”,并非“霖雨及物”的水族之龙,而是教育成才的玉成之龙。玉成之龙,虽然不同于水族之龙,但是,既然被尊称为龙,就应具有龙的品质。龙能离潜而出,行云降雨,润泽万物;作为学子,应当有效忠国家之志,有惠及社会之能,有天下为公之心,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所敬重的“龙”。这就是龙的释文的用意所在。

四、教育为本——此为重教之言。书玉同体字,布于碑面的底部,含有“基础”之意;书玉二字的结构笔划均为交叉而成之形,含有“交书”、“交玉”之意。“交”有“教”的谐音,“玉”有“育”的谐音。所以,“交书”即为“教书”;“交玉”即为“教育”。再看“书”字的底划,完全延续借用了“玉”字的底划,其含意是“交玉”为“基”,“交玉”为“本”。这些含意可直言为“教育为本”、“教育为基”、“基础教育”、“基本教育”等。基础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只靠教书人来抓是不行的,必须全社会都重视,齐抓共管,才能抓好,才能抓出成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五、学而有成——此为至理之言。碑面有一个形似座佛像样的符号,这实质是为专心致学者的画像;阳边刻有牡丹花纹,这是富贵荣华的象征。这些画面和碑中释文、组字有机结合,形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至理之言教科书。它昭示人们,只要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就能获得功效,就有幸福美好的未来,就能成为“齐家、治国”的有用之人。总观碑面,可用《三字经》的收篇语做概括:“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综上所述可知,此字,并非为水族之龙而写,而是为玉成之“龙”而作;此碑,不是求龙降雨的供奉之物,而是尊师重教的传世铭言;此碑的正确立位之地是在学府院内,而不应该放在龙王庙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