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把自己打扮成各种雷人的造型,弄得跟圣诞树一样,是联想自四岁以来最喜欢的事情!
前些天,女儿被揍了!
是被想爸揍的!
起因其实很简单,联想在家里“发疯”,满屋子上串下跳,我和想爸,忍了!
把玩具翻个遍,柜子里的喜欢的衣服都拿出来试穿,弄得满屋子狼藉不堪,我和想爸,也忍了!
最不能让我们容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联想似乎觉得仅仅在屋子里这样闹还不够高兴,便独出心裁爬到沙发靠背上大头朝下,说自己练习弯腰呢!想爸哪受得了宝贝女儿做这样危险的动作,一个箭步冲过去,抱下来了女儿,很严肃地告诉她这样做太危险了,一不小心掉下来,头朝地,那可不得了了。
联想听了,嘻嘻哈哈的,根本没当回事,转身玩去了。
一会儿,趁想爸不备,这丫头又窜上沙发重复刚才的动作,甚至比刚才还要危险。想爸气极了,拽下女儿,就问,“我刚才说的你没听见吗?”
“听见了!”女儿嬉笑着回答。
“听见了,你怎么还这么做,你还做吗?”
“做啊,我一会儿还做!”女儿挑衅地说。
“啪”的一声,一个巴掌打在了联想的屁股上。这响声,可以想见想爸是使足了力气的,可是,女儿连眉头都没有动一下,表情跟刚才一样,一脸的嬉皮。
事后,想爸说,当时打完,他的整个手掌都是麻的。
我一看这阵势,知道女儿又犯了倔劲,赶紧把联想拉过来,带进了卧室。进了卧室,女儿还是一脸的满不在乎,我先是脱下了女儿的裤子,我的天那,一个非常清晰的红手掌印,可见,刚才女儿有多疼!
我问,“刚才爸爸已经告诉你那样做很危险了,可是你还是那样做,你想想错了吗?”
“我错了!”女儿扁着小嘴儿说。我很满意,毕竟能认识到自己错了是个好的开始。
“那刚才爸爸打你的时候你疼吗?”我轻轻地问。
“疼啊,可疼了!”女儿委屈地说。
“那你怎么不哭呢!”我好奇地问。
只见女儿一脸坚定地说,“因为我勇敢!”
事后,我和想爸都在想,女儿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教育孩子要勇敢,要坚强,打针的时候不哭是好孩子,吃苦药的时候一饮而尽是好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哭是好孩子。可是教育了半天,女儿居然自己引申到被大人打,不哭也是勇敢坚强的表现,是不是在孩子的心中,刚才她不落泪的表现,是应该值得父母赞颂的呢?我很庆幸,没有在女儿说自己勇敢之后又冲动地批评了她。
当教育的结果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不一样的时候,冷处理,冷静地分析问题才是最应该先做的。
看来,关于勇敢的定义,想妈还是要给女儿再上一课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