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誓死也不能再生二胎

(2010-08-05 21:09:07)
标签:

家庭

二胎

生活水准

女儿

老人

分类: 心情随笔

浪首之十一      亲子博客推荐之111 誓死也不能再生二胎
                            

     追溯起来,这二胎梦大概是在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我才开始做的。和大多数新妈妈一样,在经历了痛苦的生产,难熬的月子,孩子小时的种种迷茫,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劳之后,曾经一度对“孩子”这个特殊词语,相当恐惧,以至于后来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产后抑郁症了。

 

    不过,俗话说得好,女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在女儿满周岁之后,她逐渐开始懂事,讨人喜欢了,生活上的琐碎事情越来越少,我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的时候,曾经誓死不生二胎的我,竟也开始学着别人幻想着自己儿女双全的样子了。

   

    那段时间,自己就跟着了魔一样,疯狂爱看家有双宝的亲子博客,在百度里常搜的也是二胎的手续怎样办?在啧啧赞叹,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自己的在脑子里清晰地勾勒着四口人的美好生活。再加上身边人的吹风,什么两个孩子多好啊,要是有本事一儿一女更了不起了;什么你看老大联想都这么漂亮,你这不生就是太浪费资源,对不起社会了,我的天呐,这我生不生二胎居然也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不过,这好听的话谁都是爱听的,也是从那时候起,被夸得晕乎乎的我和老公就开始计划着什么时候再生二胎更合适了!男孩更好,女孩也不错!

 

    能让如此痴迷生二胎的我们彻底死心实属不易,如今,女儿两岁,又一年过去了,当我和老公再次坐在一块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的意见竟然如此一致:不生!尽管老人们还幻想着,我们有一天把独生子女费给人家退回去呢,只是现实的生活逼得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了!

理由之一:经济压力太大!

    我和老公仔细算了笔帐,就以我们这样的靠工薪养家的小两口来说,女儿这两年的花费,足以让我们触目惊心。存折上的数字也开始呈现了乌龟爬似的缓慢增长,用老公的话说,要是这两年没有联想,我家的生活水准会更好!一个朋友的话更绝了,他说:“要是十年前我没要这个儿子,我早就开上宝马了!”呵呵,有了孩子,家庭的支出就增大了,尤其像我们这样的80后,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而最好的,就得用降低生活水准来换取。更何况随着孩子长大,入学等一系列成本就会像坐火箭那样直线上升,不能想象,有了老二,我家会不会穷得叮当响了!誓死也不能再生二胎

 

理由之二: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了。

    我说这话,大概有100个人要向我扔石头了。我是80滴,算起来今年也进30了,岁月无情啊!被女儿“折磨”了两年,我的确有要被榨干的感觉,可能是自己带孩子多一些的缘故吧,对付这一个都快要我命了,倆,晕了吧!要是出门,带着倆,想想脑袋就大了!

 

理由之三:彻底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现在有时间的话,我是整天围着女儿转的,真正成了她的私人保姆。自己的空间也就是下了班逛趟超市,偶尔把孩子扔给老人,和老公出去放松一下,仅此而已。如果养了第二个,估计我就永远围着小孩转了,彻底没有了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这个刚刚养大可以喘口气了,又要去抱那个小的了,养大了这个养那个操完了这个的心又操那个的心。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理由之四:怀孕生产的经历印象深刻。

    其实我怀孕的时候还好,没受啥罪,不过前三个月的时候还是挺难过的。因为第一胎是剖腹产,如果想生第二胎那还得剖腹产。对剖腹产还是心有余悸的。

 

理由之五:老人的压力太大。

    不可否认,要是我们生了二胎,孩子也必须交给老人来养,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了,能否承受得了这分辛苦,还是我们担心的。尽管老人总说自己饿身体好着呢,生了我来带之类的话。但毕竟谁也预料不到将来的事情发展,不想因为孩子吧老人拖垮了!

 

    想了诸多理由来粉碎自己的二胎梦,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生了二胎毕竟也有不少的好处的。不过,现实的确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唉,不知道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还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小潮女的浪漫时光




    我是新浪育儿博客“亲子关系”组的管理员,如果您有好的亲子关系方面的文章请推荐给我,我一定会第一时间拜读,优秀的文章我会推荐给新浪亲子编辑,谢谢您支持新浪育儿博客!

 

 


誓死也不能再生二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