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拙作《米口袋的故事》发表在2023年7月28日新疆省报《老年康乐报》上。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记得应该是1982年夏天,那时候农村的家里很穷,吃不饱穿不好的时代,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布袋子。有一次,母亲找来针线,认真地缝起了布袋子。当时,我很纳闷,就问母亲,这个是干什么用的,母亲还故作神秘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个布袋子做好和裤子口袋差不多大,上口可以收紧扎起。看样子应该是装东西用的,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做好之后,母亲又把袋子洗了又洗,洗好之后,中午时分,母亲从街上换来点米,洗净米后,放入有少半碗米进去。然后,把上口扎紧,放入烧水的大铁锅中,然后用柴火开始煮。等锅快要开了的时候,母亲打开锅盖了,我分明闻到了一股米香的味道。母亲在锅里下了点面粉,说是稀饭,我总感觉清凉凉的,都能一眼看到锅底。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烧,不大一会功夫,锅就开了,泛着白沫,母亲小心翼翼打开锅盖,我趴在锅台边,米饭香气扑鼻而来,我伸长了脖子,看见母亲用勺子把热气腾腾的米口袋捞在一个很大的碗里,米口袋的肚子涨的很大,充盈的很。待米口袋凉了一些,母亲松开上口的绳子,漏出雪白的米饭,然后倒入碗里,左手拎着米口袋的底部,右手用2根筷子不停往下捋米口袋,直到米口袋里的米一粒不剩,米口袋倒出来的饭,油亮剔透,香味浓郁,令人食欲大增、精神振奋。而这些主要是给我们兄弟三人吃,最小弟弟才5岁,吃的满脸米粒,但是,沾满脸上的米粒也能一粒一粒的吃完,母亲和父亲舍不得吃,他们吃点稀饭,和那咬不动的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