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翠湖那些事之九龙池与“机器水”

(2018-09-22 09:14:04)
标签:

杂谈

翠湖那些事

之九龙池与“机器水”

分类: 美丽春城

       

           “九龙池”,那是翠湖年轻时候的名。

http://s16/mw690/001dqBHazy7nOR8Les76f&690
       小湖湾离开了滇池,对着滇池留下的这湾湖水,就像滇池留下的孩子,总得有个名吧。

原来的湖湾里,有着很多很多的泉眼,“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水,湖湾虽离开了滇池并无干涸,就因了这些泉眼的支撑。http://s13/mw690/001dqBHazy7nO6ZPzkM0c&690

“九”不是最大的数吗?它可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正整数,古代,国人都把“九”视之为最大数。人类喜欢居水而栖,泉水出的越多当然越好,那这池子就叫“九龙池”吧,时人也许就这样给湖湾起了名叫“九龙池”。http://s5/mw690/001dqBHazy7nO79mjzed4&690

从翠湖公园东门走进去,右边有一片葱郁的竹林。从“唐堤”上往竹林走,道两旁的竹子修长挺拔,好似两排高高的绿色挡墙,十分悦眼。穿过小道,走前去迎面有一间小屋,屋门上方有“昆明市自来水历史博物馆”一匾。http://s6/mw690/001dqBHazy7nORiCrwVb5&690     进得小屋,室内地坑里是当时的法国水泵、西门子电机,一套抽水的设备。这些设备至今保存完好,水泵上的黑色油漆铮铮闪着亮色。内室里有一些昆明市自来水厂成立以来的历史照片和实物(有“请勿拍照”提示,只能是自己看了),简述着九龙池与昆明市自来水的历史。这小屋是昆明最早的自来水厂抽水泵房,后作为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存在于此。http://s8/mw690/001dqBHazy7nORzdGJ1b7&690


http://s1/mw690/001dqBHazy7nO8b5tYc90&690

小屋后面就是“九龙池”。看起来相对独立的水池边立有一牌“九龙池”,曾经自来水厂的取水之地。

来到九龙池,可看到池中有许多大锦鲤畅游,也有三五只鸭子戏水,还有黑天鹅、白天鹅自得自在地游水。池畔白色的回廊里,有大人带着小孩在喂鱼。坐在池边久了,不时还可听到有鱼跃出水面的“沷剌”声。南面的池边是一茶室,想必闲坐里面,品着茗茶,观赏着景色,倒也雅逸休闲。http://s14/mw690/001dqBHazy7nOMHex0pdd&690

700多年前的九龙池,自是泉水涌溢,清澈透亮,九龙池真不负其名,泉眼里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深处把清澈的水输出地上,顺着河道流到了滇池,并成为滇池的重要补充水源之一。既为“龙池”,那时的翠湖周边也就有了供奉神龙之场所。现今,翠湖边依然还有着水昌宫、海潮巷等地名,让现代的人去猜想过去已消逝的场景。http://s12/mw690/001dqBHazy7nOOkdzWH5b&690


http://s13/mw690/001dqBHazy7nORMvqMI9c&690

http://s15/mw690/001dqBHazy7nOOpJy909e&690
   
九龙池岩溶水系统分布于昆明盆地北部,岩溶含水层由蛇山裸露岩溶山区延伸至盆地底部松散土层覆盖区,在翠湖一带因上覆松散盖层薄,下游存在碎屑岩地层阻水,使地下水位壅高呈股状溢出地表,形成九龙池泉群。九龙池泉群是翠湖的源泉,也是滇池水源之一。(《中国岩溶》201403期“昆明翠湖九龙池泉群断流原因及恢复措施”)千古以来,九龙池泉水源源不断,为滇池、为翠湖提供着充沛的水源。

时至明朝,九龙池水位持续下降,空出的地渐渐被人种上蔬菜。淤积加大,九龙池出现沼泽化,那时还是壮年时期,仍如明天启《滇志》所述:“府城内有九龙池,清迥秀澈。菜圃居其半,故又曰菜海。其平者为稻田,下者为莲池,又半之。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陬,入顺城桥,汇盘龙江,达滇池。”可见大片水域渐渐成陆,虽为私家所占用菜圃,但水源不断,出水量依然不小。

及至晚清,翠湖出水还泉眼遍布,并有温泉水出处,罗养儒先生《纪我所知集》中“翠湖之旧观”篇对翠湖出水情况记述较详。文中写道:“论翠湖出水之多少,是关于湖中之源泉有无窒塞。……,似处处源泉无一阻塞,故一年四季出水俱旺,欲知其旺相与减缩,一看洪化府西墙脚下之涵洞,即一目了然。”“在余为儿童时,见涵洞水出几充满其洞门。在今日思之,即并车田水之十架车于一处,亦无如此之巨也。”而后来,翠湖北面建盖了不少房屋,加之翠湖内修堤筑路建亭阁,填筑处不少,有出水处被泥石阻塞,“斯时往洪化府西墙脚下查看其涵洞内之水量,竟减少三分之一。”由于人与湖争地,翠湖的水域和出水量逐年缩减。http://s5/mw690/001dqBHazy7nORSWnBO74&690

昆明在有自来水之前,市民生活或饮用井水,或河中汲取,以至于市面上还有以挑水卖水的“清泉业”。九龙池自是天然岩溶泉水,昆明人守着这水不喝岂不可惜。当1912528日,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在昆明螳螂川石龙坝建成发电后,昆明也就有人想到了自来水。1915年,昆明一批开明绅士以“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重饮料、裨益卫生、便利人民”,倡议创办自来水厂。这一建议,自然得到当时执政云南的唐继尧的赞同,遂专门派人到越南河内、海防自来水厂考察学习。官绅商号集资筹款,筹措了203420银元,确定委托英商旗昌洋行代安装,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承建整个水厂工程,水厂采用了法国抽水泵和西门子电机设备。19169月,昆明第一座水处理厂在五华山破土动工,在翠湖涌泉集中的一片,专门围出一处,建成面积为3776平方米的水池,为自来水厂取水之水源,此后,专指此处为九龙池。 19178月水厂泵房和水池竣工,泵房抽九龙池水送至五华山滤水池,精滤后再分压至东西南北4路总水管,供应城市用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181852日,自来水公司正式开机售水,昆明成为国内较早创办自来水公司的城市之一,昆明人吃上了“机器水”。http://s10/mw690/001dqBHazy7nORZQyaBa9&690

水厂建成后,曾有农民担忧抽水机的轰鸣声会惊吓跑“龙王爷”,以从九龙池抽水会影响农田灌溉为由,上书省长公署。经政府和有关部门出面做工作,说服农民,风波才渐以平息。

后来,“龙王爷”并没被吓跑,泉水照样争涌,直到1957年,翠湖都是昆明市自来水唯一水源。只是人们对翠湖及周边这块宝地的过分开发榨取,在湖边大兴土木,在湖中填筑修建,虽有疏浚,但人口的密集,地下水的过分开采,水源补给山区石漠化等诸种因素,终于,翠湖的干涸不可逆转,19765月,人们惊觉九龙池不再出水,翠湖渐趋干涸。据有关资料,1970年以后开采地下水的单位不断增多,翠湖周围水源面积6平方公里内,有采排地下水工程几十处,采水量达每日3万多立方米,补给的水源逐渐减少,开采严重过量,翠湖的干涸自然相应而至。起初人们期待着老天的恩赐,等待雨季到来补水,可雨季的那点雨水无济于事,解决不了翠湖的缺水,加之湖底的渗漏,不得不采取从外输水补水、夯实湖底的措施。1973年昆明第一自来水厂的抽水泵房也只能是关闭了,现今,水厂泵房经整修后成了历史博物馆。翠湖从滇池的水源之一变成需从外补水的“缺水户”,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吗?有专家通过分析、对比评价,给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九龙池泉群断流的主要原因。”http://s4/mw690/001dqBHazy7nOS6t8Fte3&690


http://s5/mw690/001dqBHazy7nOSawwYs04&690
   
为保住翠湖这颗明珠,人们也是拼了,想尽各种办法,只得采取了人工调控的办法。先是在油管桥建抽水站,抽盘龙江的水通过管道回灌翠湖。盘龙江水质变差后,又改用第四水质净化厂尾水作为补充水源输入翠湖。终归翠湖补进的不是自然水源,而是人工的再生水源,为解决翠湖水质富营养化,在翠湖九龙池旁,又安装设备,实施国家“十二五”重大水专项示范工程“翠湖再生水补水水质改善工程”,开展再生水补水、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等,使翠湖水质不断向好。http://s15/mw690/001dqBHazy7nOShAOf49e&690


http://s9/mw690/001dqBHazy7nOSnfXug78&690
   
当我站在九龙池畔一棵大树下,看着那处从池底翻涌着冒起的水珠,时光一下子仿佛穿越了几百年,遥想当年九龙池泉水相涌的情境,大自然是何等的恩惠。

阳光照射的九龙池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银光,带着惋惜,也带着希望。毕竟我们现在还有可利用的再生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