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因有一座白塔,俗称白塔寺。其实,白塔寺也是先有塔后有寺,称其为白塔寺就不足为奇了。白塔,在人们传说中是“无影塔”,“无影白塔塔无影”,不管是阳光下还是月光下,怎么都看不到塔的影子,甚至民间有传说白塔的影子在西藏。
http://s7/mw690/001dqBHagy71DgzYUT4c6&690
http://s8/mw690/001dqBHagy71DgBdrKLe7&690
比故宫还早建100年的白塔,真的会是无影吗?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有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白塔之所以看不到影子,这要从白塔独特的造型说起。白塔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藏式佛塔,塔身呈圆锥形,像一个倒扣的钵,而且塔身上部大、下部小,在阳光或者月光下,塔的影子只能是一个局部。加之白塔周围的环境不是很开阔,狭窄的胡同、高低不平的建筑遍布四周,人们难以看到白塔完整的影子,也就有了“无影白塔塔无影”之说。是呵,当我再次来到白塔下,站在狭窄的胡同里,要想拍一张白塔的照片,都很难避开那些密如蛛网的电线。白塔的影子也被那些胡同和低矮的建筑掩去了。也许,在胡同的某一角落能幸运地看到塔影,但那已不重要了。我想,无影白塔的说法,是周边居民出于对白塔的一种敬畏和爱护吧。
http://s9/mw690/001dqBHagy71DgCzSVq48&690
http://s2/mw690/001dqBHagy71DgDtggV21&690
http://s4/mw690/001dqBHagy71DgEfXRF33&690
http://s10/mw690/001dqBHagy71DgEO29z89&690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uBypF57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uKFKd25
网上查到北京的一份规划设计方案,白塔寺划入第九胡同区。分别以以西四北大街、阜成门北大街、阜成门内大街和平安里西大街为东西南北之界。在这不大的区域里,众多的胡同、民居,把白塔寺紧紧地的围于其中。而当地的居民多少年来与白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乳交融、和谐相处。
说起白塔周边纵横相间的胡同,不能不提起朝天宫。这儿胡同的街巷肌理与明代所建朝天宫有着密切联系,受到朝天宫的影响。只不过如今此地再无朝天宫。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朝天宫,是在被雷火所毁原万安寺西部和北部寺庙基础上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朝天宫为当时北京最大的道教宫观。“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二十日夜,朝天宫灾,......十三殿齐火,不以次第及,烬不移刻,无所存遗“。此后再无兴复。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二云:“今阜成门东北虽有宫门口、东廊下、西廊下之名,其实周回数里,大半为民居矣。西廊下有关帝庙,乃土人因其余址而葺之者,然止大殿三楹。殿前甬道,绵亘数百武,砌石断续,犹见当时规制。宫后向存旧殿三重,土人呼为狮子府,盖即元天师府也,今皆废。”大火之后,朝天宫不复存也,留下的是历史的遗迹。
在朝天宫的遗址上,流动人员不断涌入,搭棚建屋,慢慢形成了胡同区。胡同形成,总得有个名吧,想来当初的居民为了方便,就依着朝天宫给胡同取了名。如今,这地区的胡同名称宫门口头条至宫门口五条,宫门口东、西岔,东廊下、西廊下、中廊下,大玉、小玉胡同,狮子胡同无不与这朝天宫有关。宫门口头条是北京古老的胡同之一,宫门口指的就是朝天宫大门口。
朝天宫不复存了,但此地后来演变成的庙会,每到逢年过节,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现今走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北一排高大的槐树下,是一溜的商铺,保留着商业区的风范。
如同北京许多未经改造过的胡同一样,这里充满着平民生活的氛围。尽管街对面就是高楼林立的金融街,可这儿胡同里的生活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胡同里,不像紧挨皇城根下和什刹海地区的胡同,这里没有朱门豪宅,有的只是普通的灰砖青瓦,有的是高高的槐树和夏天随风飘来的槐花香。居住在这的多为平民百姓。甚至有的胡同名就以小贩名来命名,如苏萝卜胡同,传说的是明代这里住着一苏姓卖萝卜的小贩,他卖的萝卜又脆又甜,且为人和气,远近闻名。日久天长,这条胡同就叫了苏萝卜胡同。你看这名还真的接地气。
宫门口二条19号,一条虽不起眼的胡同,但一定有不少人去过。那儿是鲁迅博物馆,鲁迅先生的旧居就在博物馆内。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先生在此居住。也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http://s15/mw690/001dqBHagy71DhvMoqi4e&690
http://s11/mw690/001dqBHagy71DhwCemu9a&690
http://s6/mw690/001dqBHagy71Dhxtijr45&690
http://s9/mw690/001dqBHagy71Dhyv6jK28&690
有篇文章,写的是常到在这儿串胡同的往事,那时是“顺着胡同的墙根踩着老槐树的浓荫,多得一份“花阴凉儿”,也不光是为了在冬日里躲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闻着烧饼和油条的香气,扑进温柔的避风港。”这样充满诗意的文章,让人读了,忆起过去的老北京,总会有很多的感慨。有老住户回忆起那天空响起的鸽哨声,那风吹塔上铜铃响起的曼妙铃声,就会沉醉在昔日美好时光里。胡同里虽显得有些杂乱,墙脚窗户下一溜摆放的自行车,稍宽的地儿停着的小汽车,不时可看到晾晒的被褥、衣服,这大都市里的一隅,竟让普通百姓觉得几份的温馨。
朝天宫消失了,胡同区形成了,来了新的居民。若干年过去了,这里的住户也在不断地更新着。原来的老住户陆续搬走,老北京味儿渐渐淡去。不管怎么变化,那些老的民居建筑、胡同与白塔一起,构成旧城区内最富有特色的“胡同风情”,始终是一道有代表性、适合在市井里寻根的风景线。
对这一片区的改造,从1980年开始动员,到2003年,工厂和居民从白塔寺里迁出。2015年12月,北京开始拆除寺庙周围的违章建筑,拟拓宽胡同,恢复原貌。相信再过若干年,当我们来到白塔寺时,周边的胡同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老北京的文化在传承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uKE48f0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uPYJx1f
http://s15/mw690/001dqBHaty71CWQGgzk7e&690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vSvib03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vWChGe0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3jsiee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3RGV01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9jLW80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gRvlcb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nWEXfb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sqYW2a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wMjKuee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x6jSd2d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xeM5c82
http://s1/large/001dqBHazy71qpxjhhud8
http://s16/mw690/001dqBHagy71DhCmWqb0f&690
http://s10/mw690/001dqBHagy71DhCXJB75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