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晒谷子》

(2022-08-11 18:23:49)
标签:

江津打谷子

罗安仁

分类: 幽默小文
       俗话说,七分种三分晒,收割回来的稻子晾晒得好不好,关系到稻谷成品的品相、品质、出米率、成饭口感、储存时间等,是收成的最后把关环节。在江津地区,依然保持着几个世纪以来最传统的三翻(刮、移、摊)五晒(5天)手工晒谷子方法。


       晒谷子的地方叫晒坝,江津人叫“稻场”,后讹为“道场”,如果留意,每个地方一定会有几个叫“道场坝”、“道场上”的小地名。最好的稻场是光滑易扫的斜面石坝,其次是水泥坝子,称洋灰稻场,赖子石坝也不错,只是清扫麻烦,泥土坝子最次。


       晒谷子的工具为标准9件套:刮盘、叉头扫把(竹)、地扫把(高粱)、簟筛、竹筢、箩兜、扁担、撮箕、风簸。


      相比打谷子,晒谷子才是最辛苦的活儿,要在地表温度六七十度的太阳坝下反复操弄好几天。每到下午还要不断观察天色云型,作抢收抢晒的预判断,一家老小随时准备“抢偏东雨”。


       传统的江津晒谷子分为九个步骤:


       一、摊谷子。用刮盘将地里收回来的毛谷子平摊在晒坝上,推匀2公分厚薄,这一步是晾水气,去明水分,并将混入其中的稻叶、禾杆等晒焉,时间约半小时。


      二、打草苒(音)子。用竹筢将稻叶、禾杆等捞到一处,再用簟筛过滤筛掉,保证谷子不会有成型异物。


       三、刮杠子。晒谷子重点是晒稻场晒石坝,让稻场受热均匀传热快。用刮盘将摊匀的谷子前后推,刨成几条平行的垅状谷杠,中间留一米宽空地出来,再用叉头扫把空地谷子向垅两边清扫,最后用地扫把扫干净,要求颗粒不留。


       四、移杠子。半小时后,将谷垅杠平移到己晒烫的一米宽空地上,再把移开的原杠空间清扫干净。移杠半小时后,再用刮盘全场均匀平铺摊开。


       五、换杠子。摊晒半小时后,开始换杠子,重复刮杠子、移杠子、摊开工序,只是方向换了一下,如第一次是刮横杠,则第二次刮竖杠,交替反复如此。


       六、晾壳。反复的刮杠、移杠、摊晒后,谷子水气全无,谷壳已干透,用嘴可咬出米有粉面的感觉,称为已晾壳,晾壳时间为三个太阳(即三天),晾壳的稻谷可以短期暂时堆放,便于腾出稻场晒新收上来的一批毛谷子。


        七、出干谷子。已晾壳的稻谷再晒两个太阳(也需要刮杠移扛),嘴咬蹦脆碎感觉,米壳分离,即晾晒完成。


       八、风谷子。将晒干的谷子聚堆,用风簸进行精筛选(北方用锨掀,即扬场),一人站风簸正面,右手顺时针抡旋转把手送风,左手调控掌握漏闸,观察出谷成色。风簸后一个负责用撮箕将谷不停倒入风簸上方斗中,缓慢下滑,如有堵塞还需用手扒动。 风簸出谷口三处,最前端为大斗,最重的先掉,是为成品;二斗稍轻,多为谷粒不饱满或残次品,称为“二粮子”;风簸屁股出口最轻,基本上全是空壳。

  

       九、入仓(库)。风好的成品谷子用箩兜挑回家装入仓中,江津地区储谷方式很多,有砖彻的谷仓、一卷一卷的竹围包、一圈一圈的铁围包、木柜、大陶缸等。


      近年来由于收割机等农机器械的应用,很多地方的稻谷从田里收割机中直接装袋储运售卖,由于没有经过传统的九道晾晒工序,这种稻谷生产的大米存在大量的易碎易霉变、出米率低、口感差、杂物多的品质问题。只有经过严格手工三翻五晒工序流程产出的江津大米,才能有品质保证。


      稻谷入仓标志着收获完成,但耕种水稻工程还没有结束,还有晒草、担草、堆草、收再生稻、割谷桩、挖田边、犁田、关水成冬水田,为来年的新一季水稻种收作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