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苏洵《心术》后感

(2018-10-25 11:39:19)
标签:

文化

分类: 随笔

 

读苏洵《心术》后感

 

          昨天下午下班前,想起了苏洵的《心术》,今天上午再细读。

苏洵在《心术》中讲:“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其实生活就是战场,控制与激励自己的内心活动也是战场,“降服其心”,自己就是主宰自己的“将”,所以这篇文章适合任何人,任何时候。

      这篇文章从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八个方面论述。

    一、治心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在重大事件突然发生时,要稳住自己的心,不要慌乱,不要冲动,只有这样才能冷静地分析利害得失,才可以面对敌人。

 要在突发事件面前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其前提必须是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军事斗争的素养,要有胸有成竹的总体谋略和应变能力,这些素养有能力是平时修炼、学习而形成的。因此,平时要注重学习、演练、要有辩证思维,要积累智慧,并提高心理素质。

二、尚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这句话的“上”通假“尚”字,是“崇尚”的意思。一切军事行动都要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因为只有正义才能激励士气,才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才能长久。

 尚义,其实就是做事要名正言顺。名不正,即言不顺,会受到许多指责与疑难,当然会有许多人来讨伐。

纵观历史,即使名不顺的事件,也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为自己做挡箭牌。例如:靖难之役,朱棣为了抗拒削藩,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历时四年夺取江山,朱棣即位成为明成祖。他出兵夺权的理由是“靖难”,意思是平定变乱,清君侧,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如果他直接讲夺权,那是名不正的,但他讲皇帝身边奸臣太多,要清理一下,要平定变乱,那就名正言顺了,找到了正义的理由了,使人无法抗拒了,因此历史上将这事件称为“靖难之役”。又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为了借天子之口发号施令。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前,不要行动,更不要为只夺取一事一利而轻率从事。做任何事,理由一定要充分,不要争夺小利,要从大处着眼,谋大局,做大事,从长计议。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很多,吕布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人,他为了一匹马,一个女人,分别杀死自己的义父丁原和董卓,为了一个小沛城得罪盟友刘备,因此当曹操想收吕布为义子,征求刘备的意见时,刘备只讲了一句话:明公知道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吗?曹操就立即杀掉了吕布。

 三、养士

这一节,最重要的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一是战争要有财力支持;二是在战争即将开始前要培养好战斗力;三是开始战争了要鼓足士气;四是打了胜仗后还要修养心性,要有再接再厉,继续战斗的准备。

第二句话是“小胜益急,小挫益厉”,在小的胜利的时候要有紧迫感,因为更大的战斗还要进行,不要小胜即骄,骄兵必败。受到小的挫折时,不要气馁,要让战斗员得到更大的激励,因为胜败是兵家常事。

 第三句话是“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意思是怒气没有消除干净时还有余勇可乘,欲望没有完全实现时还会有追求。因此,为将之道,一定要激励士气,让大家看到希望,有更大的目标与追求,保持长久的激情。

四、智愚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将领要足智多谋,军纪要严厉,让大家不折不扣地服从,而战斗员则不必太聪明,只要勇敢地去拼命就可以了。这有一定道理,但愚民政策不完全对。一定要做好战斗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感觉值得去拼命,去努力。

五、料敌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一定要知己知彼,一定要充分了解敌方的情况、动向、意图,更要了解敌方主将与领导的个性与特点,才可以出兵,才可以行动。

古之贤将,胜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就是想办法用自己的军队去试探敌人的强弱与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就是主动试探,牵着敌人的鼻子,化被动为主动,游击战争中的“围点打援”的战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六、审势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作为主将的原则:明白道理后才可以出兵,了解形势后才可以增兵,懂得节制取舍后才可以用兵。

所谓节制取舍就是“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可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不要被小利益,小恩小惠吸引,在小利面前不要轻举妄动,遇到小祸难不要回避,因为小利小患不足以辱没我的真本领,只有这样才可以应对大利大患,才可以无敌于天下,因此有选择地忍耐是一种勇敢,以静可以制百动,后发制人,然后一招胜敌,才是高招。

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小利小患左右,要谦虚谨慎,不要与一般人计较,不要空费口舌,要韬光养晦,把真本领用在值得用的地方。

七、出奇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军队有长处与知短处,敌我一样的。

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我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我怎么办呢?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我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疑虑而退却;我的长处,我隐藏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我的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长短处的技巧。

公开短处,象诸葛亮唱空城计,让司马懿退却。孙膑隐藏自己的长处,每日减灶,制造假象,故意示短,结果让庞涓落入圈套。这就扬短避长的典型例子。兵无定形,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兵,诡道也!不厌诈。

八、守备

这里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善用兵的人,要让战斗员无所顾忌,有所依靠,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才能激励士气,视死如归,勇往直前。

二是“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善用兵的人,一定要先巩固自己,做好防守,才能威力无穷,才能战胜敌人。

苏老泉不愧为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他29岁才有志于学,开始苦读,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苏洵善于精心布局谋篇,文章结构递进完美,论点精深,说理透彻辩证,说服力强。这篇《心术》从八个方面,层层说理,虽然说理的角度有八个方面,但始终不离一个“心”字,不但要善于治理自己的心,用“尚义”找一个正当的理由获取社会民众的心,用“养士”与“智愚”、“守备”的办法控制将士的心、调动战斗员的心,还要设法“料敌”、“审势”、“出奇”迷惑敌方的心。文章自始至终,不离一个”心“,一切都是攻心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要多大就有多大,要多小就会多小。世界万物虽然千差万别,千奇百怪,但都莫过于人心。人心叵测,故《心经》与《金刚经》讲的都是”降伏其心“的法门,这篇《心术》表面上是在讨论战争,其实通篇都在谈论“心”,这与王阳明谓之的《心学》很有相似之处,取其名为《心术》非常贴切,当之无愧

每个人都要控制好自己的内心,否则要泛滥成灾,轻者伤情伤身,重者祸及家国、危害社会。因此,行事、讲话都要心中有数,合理定位,做心中有数的事,讲心中有数的话,就不至于大喜大悲,不至于颠沛流离,才可以宁静,才可以安心与长远。这是我读这篇文章的最深的感慨。

                                                                      2018.10.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食狗肉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