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2010-06-03 11:02:43)
标签:

瓦壶天水

原创

教育

小学

管理论文

杂谈

分类: 教海探珠

浅析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的浪潮大起大落,越来越注重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农村小学的校长,也必须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不断扩大内涵发展。具有课程领导力的校长,才能不断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应,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课改目标。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扩大内涵发展和推进二期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出现疲软现象的大背景下,校长应该整合学校各项资源,大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以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我眼中的课程领导力

什么是课程领导力?在我看来,应该考虑两个概念。

首先是领导力。

领导是指担任负责人并带领、引导大家开展各项工作的人,而领导力就是另一个核心概念,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往往涉及领导者的领导能力、领导知识、领导行为及其相关要素,是相互间共同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其重要内容是领导的综合品质,是吸引和影响群众有效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本质上是领导的影响力,它将直接关乎到被领导者的执行力。因此,大而言之,领导力包含了影响力、指导力和执行力;小而言之,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它强调的是影响和引导,而不是控制和管理。

课程的领导力,在诸多理论著作中常有阐释。综合看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仅仅涉及到用人机制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应该更深层次地链接着办学的思想和理念,甚至牵连到学校的文化建设。领导,不是单纯的管理,它还包含了决策和评估,不仅要求“做的事正确”,还要求“做正确的事”,知人善任,借助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所以说,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努力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有效影响课程改革的一种能力。

二、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一所学校想要有效地实施课程管理、扩大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此,笔者从三个角度来尝试解读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1.从课程领导的变革历程看,课程领导力需要提升。

提升课程领导力,虽然是课程实践的永恒主题,但确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话题,是一片新兴领域。

检索相关资料,我们会发现,哥伦比亚大学的帕 索教授早在1952年就撰文指出,应该建立“以集体为中心的课程领导”,并进行过长时间的课程领导项目研究。时隔20年,尤鲁也开始关注课程领导的新内涵,并且认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程领导”。从此,课程领导力与内涵发展,就成了课程理论和实践界的新焦点。进入上个世纪的80年代,人们开始寻找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管理规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主、合作氛围。以后,课程领导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教育类书籍开始频频涉及课程领导话题,如《校长的课程领导》、《革新的课程领导》等著作,对课程领导的理念都进行了较为科学具体的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领导理论。

横向观察,我们又会发现,国外关于课程领导的研究并没有在理念层面浅尝辄止,而是在实践中加以磨合,形成了一整套的课程领导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加拿大有“课程开发共同体”、英国有“学科领导者模式”、美国出现了“课程与学校改善模式”等。

我国的港台地区也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开始了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出现了很多课程领导方面的研究专著,称得上硕果累累。而且,他们关于课程领导的研究已从思想理念进入到实践层面,开始关注到课程领导的一些具体问题。面对历史的思考和外部的影响,我国内地对课程领导理念的感悟也已形成共识,并且取得了某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像教师即课程领导者,像“课程领导的主体也可以是团队”等等,都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现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似乎出现了高原现象,就更有必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提升课程领导力,深化课程改革。

2从学校活力的组成元素看,课程领导力需要提升。

在诸多的学校活力元素中,提升课程领导力是核心内涵,也是学校课改质量的基本保证。

其实,课程领导不能等同于课程管理,它们不是概念上的简单替换。课程领导也不是术语上的改进那么简单,它折射着沟通与合作、民主与开放的光辉。从学校活力的组成部分来看,课程领导是一种角色,更是一种过程。

课程领导是一个互动的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过程。这过程既关注领导者的参与力、决策力和发展力,也关注这所学校的情境因素对师生参与学校课程的影响。提升课程领导力,同时也就意味着提升对课程的规划力、判断力、执行力、理解力和评价力。

校长是课程领导的统领者,所要实施的层面很多:规划学校整体课程,拟定学校课程哲学;完善课程开发机制,监督课程实施过程;营造高效教学氛围,推动有效课堂变革;组织教师团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是课程领导的专业实施者。教师进行课程领导,要考虑的内容也很多:熟悉课程方案,掌握学段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拟订教学计划;划分学习单元,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创造个性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评估课程效果。

学生也同样具有投身到课程变革的能力。从本质上看,学生拥有共享学习的权力。让学生成为课程研究者,是参与课程变革的最终活力所在。

可见,课程领导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能够加快学校的发展。

3从学校发展的实践效果看,课程领导力需要提升。

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也是学校课程实践的必然要求。

学校课程发展是整体合作的事业,需要各位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建立起课程领导的共同体,让课程参与者一起承担课程领导的相关事项,分享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课程变革的大趋势。采取开放、共享、多元、参与的策略,着眼于学校的环境创设、愿景创建、行动创生的过程,把握好制度建设、观念变革、文化更新的途径,是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基本思路。我们应该及早成立课程发展领导机构,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构建完全的课程体系,规划学校整体课程,完成高效教学实践,这是发展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上海市强恕学校是一所知名老校,多年来一直就课程领导力进行探讨和研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强恕学校梁根余校长认为,领导要懂“驭人之术”和“成人之道”,这样管理才是有效的。在“教育改革”疲劳的现状下,要更多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用最真实、朴素的情感去行使“管”和“理”的工作。

近年来,我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极力倡导校长、师生共享课程权力,共同参与课程变革。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践行课程领导的改革:首先是“理论先行,实践验证,其次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最后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形成模式。我们还着力研讨一系列相关问题:为何校长、师生应该共享课程权力,参与课程变革?教育者如何进行课程领导,受教育者如何参与课程变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克服出现的问题?等等。这样,以变革的哲学,从变革的视角,看待课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认真分析、解决小学课程改革的某些难题

总之,探讨课程领导的理念、途径、措施等问题,确立校长和师生领导学校课程变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了解“领导力”与“执行力”的辩证关系、“课程领导力”与“学校领导力”的差别,让校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课程领导者,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课程领导是每一位校领导和师生的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共同成长,做到管理与民主的统一。这样,“领导力”才能有效,才能与时俱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动中……
后一篇:世博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