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言律诗《无题》的平仄分析

(2009-02-24 10:02:50)
标签:

《无题》

平仄

七言律诗

分类: 学习心得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爱情诗,从头至尾都交织着相思的苦楚,盼望相见,欲罢不能。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原意是表达爱情的忠贞,现代把这两句赋予了鞠躬尽瘁的含义。

 

这首无题的韵脚为“十四寒”,“残”、“干”、“寒”、“看”,可见古人押韵之工整。诗中的平仄关系如下: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蓝色字体的位置可平可仄,格律中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的口诀。第一句中出现两个“难”字有一些突兀,但读起来别有一番哲理,我以为亦是绝佳之句。诗中某些字,如:“别”、“觉”,可能古时为入声,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的读音了。

 

昨天读报,偶看到在争论是否取消高考文理分科的话题,便联想到《无题》了。在1983年高考的前夕,两个文科的同学在争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出处和作者,令我佩服之至。诗对于理科的同学不会要求过高,听他们争论我就记住了半首诗,而且记了半辈子。

 

今日贴上一幅风景,为云南·罗平,虽与《无题》相去,但颇富画意诗情,以飧读者。

 

七言律诗《无题》的平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