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食府,乡情的结


标签:
散文情有独钟听风何处喜欢的 |
分类: 原创散文 |
http://s10/mw690/42679408gd88eda203109&690
食府,乡情的结
文/恒心永在
奈曼食府。在这个城市的兴安南路,开了有十几年吧,也许快二十年,是这个城市里我所知道以家乡“奈曼”字样命名的唯一餐馆,几十年如一日,就那些家乡菜。
能称为食府,说明是有点等级的,古代都是权贵人家才建府。往往带有乡土风味的餐厅。所以开起奈曼食府,就是说我们奈曼旗(县)虽小、落后,但是有气势,有格局。这间食府,是一个同乡朝格图哥俩开的,朝格图是卖牛羊肉起家的,他们从县城出发,辛苦打拼,现在已经卖到了北京,在北京有分店,在锡盟建了个酒店,在这个城市又开了个会馆。可见做什么生意,不在产品,而在用心去做,就像这哥俩,卖牛羊肉,卖出了一个企业集团。会馆名字很响亮,叫托雷会馆,托雷是成吉思汗小儿子,曾经任过监国,尊号谥“英武皇帝”,虽然会馆名号很大,会馆档次高,属于高档餐厅,都是名菜系,是不会有土的掉了渣的猪肉炖粉条一类的家乡菜。那是为高端客人而开的。有时朝格图说,孙哥来会馆吧,我很不情愿的。会馆没有了奈曼的字样,没有了家乡的风味,也缺少了乡情的味道。
每个多多少少都有些故乡情结,没有故乡的人不知是什么感受,而我对故乡却是那么执迷不悟,时常梦想着回去,也许是渐老的缘故吧,常常怀旧,有落叶归根的臆想。朝格图跟我说,食府每年赚不多点钱,就是给老乡一个活动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找到奈曼人的家的感觉。我说,这个字号不能丢,那是奈曼人,在这个城市的灵魂的集聚地。每当我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时而会来到食府,与同乡把酒谈乡论情,听雨听风,好像食府是我回归故乡的假想地,在这里找回故乡的情结,一泻千里,那悲催的情愫一下就低到尘埃里。
而来这里吃饭的往往也都是同乡,开始一两个人,一会儿就聚到七八个、十来个,也不闲拥挤,也不说谁请客,喝的酣畅淋漓,聊的乡情饱满,酩酊大醉,方才走人,依然恋恋不舍,最后总是不知道谁付了单,有时根本不是最初召集的那个人。常常让在食府吃饭的客人羡慕不已,处处流露着自在的乡音村趣,似乎在我那些同乡看来,这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情事。真的要去五星级酒店,也不可能找回这样的感觉,我们也会谈笑着。就像在故乡的月明之夜,端出一方小桌,在门前檐下,斟满一杯浓烈的烧酒,悠然遐思,自得其乐,哼唱着一首首老歌,把心唱哑,把眼睛唱涩,把情唱的更加绵长。
有时我离开这城市几天,再回来,总要来食府吃上一顿。妻子有时周末不想做饭,就说:“我们到食府,吃一碗荞面条”“去吃一顿杀猪菜”“煎一个血肠”。都是奈曼那里土生土长的,口味始终未改。女儿虽然在故乡生活十几年,没有我的口味重,但也觉得食府的菜特别好吃。喜欢这里的菜味道好,喜欢这里有故乡的情境。我吃完了,用餐巾纸抹去嘴角的油渍,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搓着肚子,脸上笑容分明是在回味着,那种很享受的样子。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是说的西晋初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辞官归故里后,耐不住寂寞,与随从一同驾鹿车东来,“尝东游兰陵山水间”,因饮酒过量,醉死在峄北群山间,并埋葬在今日的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陈刘耀村头。我倒不是把自己始终处于醉的迷离中,也不想让自己成为酒仙。我想刘伶因回故里而“成仙”,那是何等的故乡情怀。更何况我呢。我只多能算上个“酒鬼”。
借问酒家何处去,食府还言此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