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隐在故乡大地的美丽(1-2)

(2012-08-17 20:25:05)
标签:

宝秀兰

西湖

gb2312

楷体

疤瘌

分类: 原创散文

http://s14/middle/42679408hc7755f97d26d&690隐在故乡大地的美丽(1-2)

/恒心永在

题记: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故乡,每个人都藏着一个梦。每时每刻的感受,故乡的影像在内心勾勒,内心憧憬,丝丝缕缕,却让人心情饱满。每时每地的回忆,都会忘不了故乡深刻的影像,在某个不经意间,在心里绽放,一股幽香扑鼻而来令人回味。

 

(一)

 

疤瘌柳曾经是故乡的一种象征。

在我的家乡奈曼旗东部曾经有一片片形态怪异的柳树,在风中摇曳着。

据专家解释,那是由于流动的和半固定的沙丘渐渐增多,形成了漫漫的黄沙,将一片又一片的柳树吞噬,扼杀了柳树生长的机会,树因流失树液而形成的累累伤痕,变成一棵棵疤瘌柳。

  疤瘌柳生命力强,即使遭遇雷电倒下,只要树皮相连,依然坚定屹立;即使被洪水冲走,依然昂然崛起;即使干旱饥渴难耐,也迸发出生命的气息,会随着暖暖的阳光发芽,在风雨飘摇中顽强的生长。一丛丛,一簇簇,茂密繁盛,无须任何人呵护,不管活得多么艰辛,总是坚强的活着。凝视着顽强活下来的一棵棵神态各异的柳树生出一种敬意,让我触目惊心,也多了一份沉重感。
   
由于治沙有了成效,生态有了改善,怪柳几近绝迹,已被一片片杨树林所代替。在林中,我见到一位老同学,他是杜良,是白音他拉镇党委书记,不高的个头,黝黑的面孔,一双小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干练的人。他带领乡亲们治沙造林,繁殖食用菌基地,种植沙漠水稻,栽培无籽西瓜,还在沙漠里开辟了旅游区,把一个黄沙滚滚的地方建成了金沙地,把一个兔子不拉屎地方搞成了米粮仓。我开玩笑地跟他说,眼睛虽然线一样眯着,却很聚光,看的很远呀。他憨厚地笑了,拍着疤瘌柳的枝桠,就像拍着别人的肩膀一样亲切自然,两排牙却是白白的,闪着光亮。

 他告诉我,在他们镇宝格吐嘎查有一位叫宝秀兰的女书记。她凭着一股韧性,经过17年的努力拼搏,在茫茫的科尔沁沙地上播种着绿色,治理着沙漠,使六万三千多亩荒沙地植被盖度达到一半。盛夏时节,每当走进宝格吐嘎查,只见茫茫沙海里有一个占地两千多亩的“绿色庄园”,让你很难料到这里昔日曾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沙窝子。在这里我见到了皮肤黝黑、身体壮实的蒙古族妇女。她就是这个“绿色庄园”的主人宝秀兰。据宝秀兰介绍:这里原来的荒漠化极其恶劣:“我们结婚时这块可是非常非常困难,连种地都种不了,养一些牛羊都养不了,为啥呢?没有树没有草场。全是白沙子,一坑一坑的全是水,那时候涝。沙窝里有几棵疤瘌柳,还有一颗老榆树,真的荒凉呀,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话语拖着长长的蒙古音调,好似在空中打了个旋落了下来。

 透过林中的空气,我看见了几棵疤瘌柳像一座座纪念塔,它就昂然地矗立在叫来河畔。

 是谁将这柳树的泪汇聚成大地不歇的雨?

 远处雨幕雾霭中浮现出许多草沙相间的沙岗,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凉风吹拂中竞相绽放,正透过那仅有的几棵疤瘌柳传递着草原的风暴。此时,这绵绵的细雨分明挟裹着快捷的马蹄声,就隐藏在历史的后面,拨动着历史的鼓点……

  夜还未安然入梦,而我清醒的目光和沉闷的耳鼓已不再轻松。一棵疤瘌柳为我撑起一把遮雨伞,我回头望着疤瘌柳的身姿,沉思良久。

  只有淅淅沥沥的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让我听出了几分凄美和悲壮。

 http://s7/middle/42679408hc775f7a35d36&690

(二)

 

 “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是奈曼的西湖。

  据史料记载:该湖距今500年,形成于元代;明代称之为察干淖尔,清朝前期又称为塔日干淖尔;140年前,奈曼旗第10任扎萨克郡王的陵墓建于此地;光绪3年,在这里兴建孟根庙,注名功成寺,又称功成庙泡子;50年代更名为“西湖”。

 西湖是奈曼人一页历史的断章,在风雨中沉吟。

 昔日烟波浩淼,鸥鸟纷飞,芦苇摇曳的美景荡然无存。孤零零的湖心岛,落寞的见证着奈曼西湖的沧海桑田。

  曾经生长在湖边的朋友崔小波满怀感慨地告诉我,那时候水面很大,从这边到那边都是水,望不到边上学的时候在那儿游泳,各种鱼都有,比如鲤鱼、白鱼、鲢鱼,鱼很大,很香! 据奈曼旗志记载,奈曼西湖属于沙漠湖泊,水面一万六千公顷,特产红尾鲤鱼,曾上过金日成的生日宴,成为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美食,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令人羡慕不已。在二十年前,我在奈曼工作时候,每逢雨季,都要防范西湖上游泄洪,担心西湖水库决堤,淹没了旗所在地大沁他拉镇。那时不仅西湖的水量充裕,而且水位大大高于大沁他拉镇地势。令人总是忧虑不已。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带来西湖地区生态逐年恶化,更要命的是,种植了上万公顷水稻,消耗了大量地下水,地下水下降,水向周围渗透,逐渐消失,苦苦支撑到2000年时,终于耗干了最后一滴水,留下了现在这片黑黑的湖底。现在湖底沃土变成了农田,周围栽满了杨树,果树……

 夕阳西下,当年的湖心岛见证着西湖的哀伤;阳光灿烂,西湖烟波浩淼的美景,终会成为我未来的梦想。

 

 http://s7/middle/42679408hc775fc0d732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